有一天发了一篇文章到学习特攻小组,文章里面有提到“格局”两个字。这时候群里的方姐说最近很讨厌听到格局这两个字,她认为只是认知的不同。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自己也在反思,格局这两个字大家天天在说,你要认真去思考的话,就变成一个哲学问题了,比如什么是存在、时间、宇宙这些词。
那什么是格局呢?我们如何可以提升自己的格局呢?
格局包括两个东西:
一个是场面。
一个是态势。
故事: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的角逐
话说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南方有三股势力揭竿而起,分别是朱元璋、陈友谅、张世诚。
三股势力中,陈友谅势力最大,朱元璋次之,张世诚最弱。朱元璋势力通过韬光养晦,已经到了不得不和另外两股势力决战的时候,这时候先和哪个势力决战成为朱元璋势力需要考虑的。
大部分的手下认为应该先打张世诚,因为张世诚最弱,打他比较有把握。朱元璋的观点就很不同,他认为要先打陈友谅。
在他看来陈友谅是通过自己的真正实力和智慧发展到今天的局面的。张世诚器小,主要凭借资源发展起来的,目光比较短浅。他的预见是如果先打张世诚,陈友谅一定会不遗无力地他们的后方,这样就陷入被夹击的攻击。
如果他先打陈友谅,张世诚一定会坐山观虎斗,按兵不动,坐收渔翁之利,这样他就可以全力和陈友谅决战。最后历史果然按照朱元璋的预想,他在鄱阳湖大战中取胜,后面又灭了张世诚,并最终统一天下。
这里说张世诚器小,就是说张世诚格局小。朱元璋、陈友谅、张世诚的角逐,最终就是格局的角逐。
比较频繁接触到“格局”这个词,是前年刚加入一万步打卡群的时候,有的朋友也是没有按时完成一万步,又不想发红包扭扭捏捏的时候,群主宝哥就说他们没有格局。
所以一个有格局的人是做事仗义,绝不耍赖,绝不耍赖,直面问题,不敷衍,不耍滑,有担当的大哥级的人物。
我们往往形容一统天下的人为“雄才大略”,其中大略就是一个人的战略观。战略是指有所取舍,你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放弃什么样的路径。比如朱元璋就是放弃了先打张世诚,先选择打陈友谅,结果一战定乾坤。
朱元璋就是雄才大略,有格局,能够看到大家都看不到的战略终局。战略就是对终局的判断,这个终局怎么样,取决于你的格局怎么样。
对于企业也是,企业的天花板也是取决于老板的格局。所以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都很重视提升自己的格局,也会培养企业接班人的格局。
比如俞敏洪曾经说过为了培养一个得力助手的格局,就是让这他这个得力助手一直请人吃饭,来训练助手的格局,原来他这个助手是非常小器,属于一毛不拔的那种。
格局决定终局,态度决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