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讲述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跨越半个多个世纪的故事。
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后,两人一同到英国牛津留学,期间两人共同经历了各种趣事趣闻。3年后,夫妻俩带女儿回国。迫于生计和战乱,一家人数次离别,后终得团聚。建国后,钱锺书和杨绛受邀回到清华教书,期间经历了重重磨难,生活异常艰辛。后来,女儿和丈夫相继病逝,杨绛一个人回忆“他们仨”。这本书在10多年间重印了30多次,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之高。
为什么这是一本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书?
首先,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时所写的一本家庭回忆录,读起来就像是一位老奶奶在你耳边亲述自己的生平故事,感情真挚感人至深,生活细节美好温馨,可读性非常强。在杨绛与钱锺书眼中,女儿是最优秀的。杨绛形容钱瑗是自己的“生平杰作”,钱锺书认为女儿是“可造之才”,可是女儿却先于双亲去世了。
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只能靠回忆和家人相聚,想来不可谓不悲凉。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此时此刻,我们与自己所爱的人同在一个时空,相互传递爱的语言,还有什么比这更庆幸的呢。
其次,通过借助杨绛先生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她的淡泊与自由是最难能可贵的。杨绛在英国牛津不愿意啃学分,只想自由的读书。她和钱锺书双双被聘为清华教授之后,她只愿意做兼任的“散工”,这些故事处处体现了她与世无争,与世无求的大智慧。
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大师待人接物之道。“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这话虽然简短,但是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既教我们如何读书,又教我们如何用人。
再次,同样是学外语出身,三位老师严谨治学的精神鼓舞着我,他们对待学问对待工作都是一丝不苟,令人佩服。杨绛说:“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据说,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期间,曾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阅读量非常大。杨绛也同锺书一样爱读书。平常,嗜书如命的两个人面对面安静地读书。
和普通人一样,大师身上也有种种的缺点,比如说钱钟书拙手笨脚,杨绛先生胆子非常小,性子又急。杨绛在书中不止一次自嘲自己是书呆子,也说钱钟书是书呆子。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被称为书呆子的。在彼此眼中,这些缺点是不足挂齿的,他们眼里看到的全是对方的优点,所以他们的家庭关系非常和谐。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可以说,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理想的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