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感性的,是不能用理性衡量的
最近啊,三十而已的林有有,隐秘的角落里面的后妈王瑶都被几度骂上了热搜,引得众人愤愤不平。
豆瓣里,甚至开了一个话题叫做“小三不得好死”。
由于这些热播剧里面令人记忆深刻的人设,我们似乎就把小三当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角色。
这里呢,我就想介绍一对民国著名小三的故事,那就是陆小曼和徐志摩。
徐志摩的第一任夫人是张幼仪,但是徐志摩并不喜欢这段婚姻。他认为这仅仅只是婚姻而不是爱情,于是便想去寻找爱情。
张幼仪非常爱徐志摩,纵使徐志摩和林徽因有一段情缘,张幼仪是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妇人,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丈夫徐志摩回到家里面。
而处于相同境地另一女性角色,陆小曼,她和她的第一任丈夫王庚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走到一起的。王庚非常爱陆小曼,但介于陆小曼天生性子洒脱浪漫,和当时的一众民国名媛大有不同,王庚作为陆小曼的丈夫着实不能理解妻子陆小曼眼中所谓的浪漫。
其实他们都不算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在当时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夫妻楷模了。
但不凑巧的却是,徐志摩和王庚是朋友,一次徐志摩去王庚家拜访,遇到了陆小曼。
大概这就是电视剧里面常有的狗血剧情,他们于是乎就自然而然的看对眼,然后有夫之妇有妇之夫就这个样子在一起了。这在当时的民国,可谓是令人大跌眼镜啊。
陆小曼和王庚分手后还发现自己有了王庚的孩子,因此陆小曼便打掉了肚子里尚未出生的孩子。由于当时的医院并不专业,所以这次的打胎让陆小曼从此以后无法生育。
徐志摩和陆小曼就这样惊天动地的在一起了。婚礼进行时,他们请来了大名人梁启超,做为这场婚礼的见证人。梁启超同时也是徐志摩的老师。
梁启超和听这个故事的你们一样,并不祝福这段婚姻,他直接在证婚词上对他们破口大骂。梁启超骂的话都被一五一十的记录下来了。
婚礼上,梁启超讲了民国史上最不留情面的证婚词: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你们两人都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接着他又继续说: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我说完了!”
这段话在理性上我认为说的非常好。
爱情虽然不讲先来后到但是要讲礼义廉耻。
但是,爱情偏偏又是最不能讲道理的。
他们相爱了,爱的热切。
徐志摩为陆小曼写了《雪花的快乐处》,《春的投生》,《一块晦涩的路碑》等等经典作品。
他们爱的深沉,就像徐志摩给陆小曼的信里写道:
“真的,小曼,你已经激动了我的痴情。我说出来你不要怕,我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死去,去到绝对的死的寂灭里,去实现完全的爱,去到黑暗里寻求唯一的光明。”
是的你可以说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在道德上是可耻的,他们都不忠诚于自己原本的婚姻,徐志摩抢走的还是兄弟的老婆。
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爱情是让人嫉妒的。
徐志摩把陆小曼宠上了天,陆小曼便是天天吃喝玩乐,就是当代人所说的败家娘们。
可是徐志摩爱陆小曼,为陆小曼四处奔波只是为了让陆小曼活的舒适。
按一个公众的标准,陆小曼其实远不如张幼仪。
但是爱情是不能讲道理的,偏偏陆小曼懂得徐志摩的浪漫。
爱情是最不能讲理性的,我们相爱了就相爱了,不讲任何所谓礼义廉耻和道理。
总是有违道德,他们也在他们的世界里享受着属于只有他们的快乐。
所以,爱情是感性的,是最不能用理性的标准去规划的。
不合适的婚姻,放手就是及时止损
让我们再次回到豆瓣的话题,“小三一定该死吗?”
一直以来,我们影视剧里面的刻画的小三都是一个反面角色。
实际上对于不契合,不匹配的婚姻,放手不见也不是一件坏事。
小三该不该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道德上是不对的。
可如果是真爱,寻找自己的爱情不是要远远好过于在原本的婚姻泥潭中自我折磨,自我消沉嘛。至少你努力过,你争取过。不论结果是什么,追求的过程也是一段值得被纪念的人生旅程。
张幼仪曾经也设想过去挽回过自己的婚姻,但是尝试过发现没办法挽留丈夫徐志摩。张幼仪并没有因为被丈夫抛弃而从此一蹶不振。
离婚后的张幼仪一边带孩子,一边求学,自立自强,不失为民国时期的一名独立的女性。
1962年她在东吴大学担任德文教授,后来又通过自己的商业家底和自己过人的商业思维很快便把“云裳”打造成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服装品牌。
接着她出任濒临倒闭的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在她的管理之下,银行在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在第三年银行资本就超过两千万,创下了当时的金融奇迹。
于是连徐志摩都不禁感叹:
“张幼仪真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这两年进步不小,独立的步子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
张幼仪成为了独立女性的典范,当时的传奇人物代表之一。
假如婚姻背叛了你,你该做的是潇洒转身及时止损,好过在原地自怨自艾,哭天抢地。
母亲的老家有一个妇人,儿时去她家和她的小孩玩。
我始终记得那是一个温柔大方的朴素农村女人。据说后来老公出轨了在外地有人了,她就开始终日抱怨,成为了现实版老舍笔下的祥林嫂。
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她遇到我就说,我那个老公怎么不要脸的在外面成天瞎混,不思进取的。
说话极其难听,面目极其凶恶,完全没有了我印象中端庄温柔的样子。
母亲哀叹说:“她这一辈子啊,就是被她那个不要脸的老公毁了。”
然而她没有注意到的是村子里的人都渐渐疏远她了,没有人真的喜欢听一个人天天抱怨。
现实有时候真的很残酷,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没有人真的可以被你依靠,能拯救你的,也只有你自己。
女人也好,男人也罢,我们的一辈子不该被婚姻所捆绑。
不是离婚了天就塌了,你还是你自己。
爱情与婚姻不是你的全部,没有了爱情你的人生照样可以闪耀。
婚姻只是你的人生道路里面的一道选择题,而不是死胡同。
如果你的伴侣不爱你,已经成为了赤裸裸的现实,那么你的抱怨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只会将你拖进现实最肮脏的无底深渊里。那里面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有的只是腐烂和嗤之以鼻的臭味。
你在里面沉沦的越久,你能存在的光阴就会越来越少。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东西,你不在意它,它就不会等你。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没有任何人能陪我们走到最后。是的,这就是现实。
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不断的去体验生活,珍惜身边我们喜欢的人。先去爱你自己,这样你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我们最后能依靠的只有我们自己。你可以允许自己难过,允许自己悲伤。但是哭完之后,你要记得必须得爬起来,挂着笑脸去面临接下来的生活。
当你选择堕落的时候,没有人能真正的拯救你。能救活你自己的,也只有你了。
女人也好,男人也罢,一个人的价值从来都不是用家庭美满来定义的。
结束一段糟糕的恋情,或许是你找回自己的开始。
早日结束或许才是获得自由和幸福的开端。
不要迷恋过去的美好,那些既然发生了,代表着已经成为了不可追忆的过往,我们要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能对未来的你负责的,也只有你自己。
把人生的失败全部归咎于不忠的伴侣,不如及时跳出去赶快面对新的生活。
一直埋怨伴侣除了会让你像一个市井小人和街边怨妇一般,让周围的人唏嘘两声后马上转身离开,没有谁会真的会帮你。你只是大家无聊时拿来打趣的话题罢了。
换个角度说失去一个不爱你的人,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好好拼搏,好好努力,这样才不至于在老的时候埋怨自己当时因为怨恨而碌碌无为。
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
小三在道德上的确理亏,但是我想说感情真的只是两个人的事情。
徐志摩和陆小曼爱的深沉,但其实徐志摩心里还有林徽因,有点讽刺的是徐志摩正是为了赶林徽因的一次讲座才出意外,英年早逝的。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上去看,你可能会觉得天道轮回,徐志摩的结局是冥冥中的因果报应。
但是站在陆小曼的角度,你可能会埋怨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感情。
可是陆小曼没有怪徐志摩,她懂得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欣赏。
她反而更加珍惜徐志摩留下的一切。
她开始整理徐志摩的作品并发表,把徐志摩的文采一并留在了人间。
当代人之所以恐婚,是因为我们的婚姻在不断的被定义。
彩礼要多少钱,男方必须要有车有房等等。
女生必须洗手作羹汤,女人必须要顺从男人等等。
可是你放眼民国的那些才子佳人,林徽因和金岳霖,徐志摩,梁思成三个人的纠葛,还是张爱玲爱那个汉奸胡兰成他们的爱情都是那么的感性,从来没有理性可言。
再看我们古典的爱情故事,白蛇传里面的人妖之恋,牡丹亭里面“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情不知所起,一往才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违抗父母之令,媒妁之言等等经典桥段。
爱情往往就是因为突破了那些所谓的伦理纲常,所谓的美好标本才显得精彩与动人。
我们向往惊天动地的爱情,因此我们更应该勇敢放手去爱。
遇到自己所爱,那着实是件难得的事情。
或许你们的爱情有违常理,或许要被外界指指点点。
又或许我们也曾经是那些指指点点中的人里面的其中一个。
大可不必过分在意,感情就是两个人的事情,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世界上做不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生活,终归是你自己的。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活,你自己喜欢就好了,不必在意不相干的那些猫猫狗狗们的看法。
默默的告诉自己,爱情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们活在爱的小小世界里,享受着属于我们的简单和快乐。
我们的爱情因为我们的相拥而动人,我们的爱情因我们的理解而美丽,我们的爱情因我们的独特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