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全民参与的节日。刚刚过完年,每到下午,村委会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锣鼓声,这是在通知大家集合呢。没有专人管理,没有任务,没有目标,只要锣鼓声响起,大家都兴高采烈自愿来到村委会,个人根据个人的特长,开始了十五那天闹元宵的准备、训练活动。
扭秧歌
村里秧歌队的成员几乎包括了全体村民,因为全凭自愿参与,可以是老人,也可以是孩子,哪怕像我们七八岁的小孩子也不会被排除在外。我记忆中的秧歌队包括打花伞的、敲鼓的、踩高跷的、扭秧歌的,每一类都有经验丰富的老人们专门指导。
一、顶花伞
顶花伞任务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人担任,可别小看了这项任务,他们可相当于乐队的总指挥,起到引领全局的作用。他们都有一套专业的举伞动作,锣鼓队就根据他们的指挥动作,敲出不一样的鼓声,变化出不一样的队形。比如举伞的人蹲下转伞时,锣鼓队也会共同做下蹲动作;举伞的人站着原地转伞时,就表示秧歌队暂停前进,原地表演节目。
二、锣鼓队
这是整个秧歌队的灵魂代表,一般分为大鼓队和腰鼓队。大鼓队由年轻力壮、技术娴熟的男子汉担任,他们必须敲得铿锵有力、节奏感强,有时还要临场发挥,和着鼓声来一段说唱节目。那时我就对这种铿锵有力的说唱很着迷,可是他们说得那么起劲,我却听不懂什么意思,应该是古代的典故一类的,还带有各种方言。
腰鼓队则是漂亮的女子们盛装参与。那时人们非常传统,平时不允许化妆打扮,女人也不怎么出头露面,而每年的元宵节就成了女子们展现自我、发挥才能的机会。她们往往化了细致的妆,穿着漂亮衣服,花枝招展敲着腰鼓。她们是秧歌队的颜值担当,是最吸睛的一队人,据说好多美女就是通过元宵闹秧歌,被心仪的男子相中的,成就了美好姻缘。我那时很盼望着快快长大,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能加入风光无限的腰鼓队。
三、秧歌队
秧歌队可是老少皆宜的群体,人人都可加入,人人都能玩得精彩。高跷队是最精彩的一队,他们都踩着一米多的高跷,又蹦又唱又跳,专做惊险刺激的动作,吸引人们的阵阵掌声。他们穿着古代的衣服,戴着各种漂亮头饰和面具,表演传统的流传久远故事。有的演白蛇传,有的演西游记,有的演高跷上下腰捡东西,还有个压轴节目,就是踩高跷的上下叠成三层,最高能到好几米,排成金字塔形,技术最好的那个站在金字塔顶端,还要身体左右摇摆,那场面非常刺激壮观,赢得的掌声喝彩声也是最多。
还有一些负责搞笑的,他们往往都是扮的丑角,穿上老人的灰大褂,肚子里塞个抱枕,抹个黑黑红红的大花脸就可以上阵。他们或独自表演,或三五成群,笑着闹着,引来阵阵哄笑,忘掉了平时的劳累和艰辛。
四、孩子队
特别说说我们七八岁的小孩子,爱凑热闹又啥也不会,也要参与秧歌队,有办法!大人们会在我们腰间系个红绸子,教给我们走十字步,具备这两点,我们就是正儿八经的秧歌队一员!连着几天,我们就跟着自己的秧歌长龙队,从早到晚,从一村转到另一村,没有疲倦,只有快乐无比!
那时村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在各村转完了,十五那天就集合到乡镇,来个秧歌大闹元宵节。各个队拿出自己的绝活,互相比试,评选出比较好的秧歌队,再去县里做汇报表演。被选上的秧歌队可真像中了状元一样,队员们欢呼雀跃,继续努力练习。
闹花灯放烟花
一、花灯
也是刚刚过完年,公园就如期来了花灯工程队,他们是为一年一度的花灯节来扎花灯了。这是个需要十来天的大工程,公园也会因此关闭几天,于是我们天天跑去往里观望,盼望着公园早点开门。十五晚上,花灯节开始,公园四周都扎了密密麻麻的红灯笼,漫步期间,我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天宫,浪漫而又美轮美奂虚无缥缈。我最喜欢过的是花灯桥,人们摩肩接踵,挤在挂满灯笼的桥上,又说又笑,非常有意思。
花灯各式各样,有龙凤呈祥,有八仙过海,有十二生肖等等,如果我们一样样细细去看,恐怕一晚上也看不完。小孩子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感兴趣的,是各种各样的美食,棉花糖、糖葫芦、爆米花等等,让他们欲罢不能。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套圈啦,打枪啦,坐各种摇摆车啦,让孩子们乐不思蜀。
二、放烟花
花灯节尾声,一场大戏即将上演,那就是放烟花。看烟花是一件浪漫唯美的事,望着天上各种漂亮的烟花,每一个人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那时我会离开拥挤的人群,静静坐在一边,看着转瞬即逝的美好烟花,想着短暂而又精彩的人生,我总会默默许个愿,盼望我的人生也像烟花一样绚烂无比,在生命的长河中,希望我的一生也会美丽地绽放一次。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了,好多美好的传统文化也在人们心中慢慢淡去。锣鼓声远去了,烟花不允许放了,我们的元宵节除了吃吃元宵,除了手机和网络,可不可以还有别的娱乐项目?至少,我们可以走出门去,享受室外的的美好阳光,享受与朋友在一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