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序言
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提出过人格教育的三大基石:
1、共赢思维
2、予大于取
3、关注他人观点感受立场。
其中第三点讲的就是人需要有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移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中有被称为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神经细胞。
这些神经细胞通过激活传递,可以使人感受并模仿他人所作出的情绪或表情。
这说明人天生就具有“同理心”,感受他人的情绪是人类的天性。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关注他人观点”的人并不多。
根本原因,其实是同理心的“三大敌人”在作怪——信息不对称、心智模式不同、基本归因谬误。
-1-羊与猪的故事
我曾在团队建设培训中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牧场,里面生活着一群羊。
牧场主人每天给羊喂青草和山泉,并让他们在羊圈里自由的生活。
羊每天都很安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牧场主人带来了一头猪。
当猪被关进羊圈后,就开始不断地嚎叫反抗。
羊非常讨厌猪的反抗,心想:不就给剪个毛而已,每天有吃有喝,有什么好叫的?
但猪的心里却想:吃得越多,长得越肥,命就丢的越快,我必须马上逃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羊之所以讨厌猪的反抗,就是因为他没有学会“换位思考”。
但在我看来,羊真的被冤枉了。因为从羊的世界观中,它永远无法知道牧场主人要的是猪的命,而不是猪的毛。
羊无法了解猪的生活,所以永远无法从猪的角度进行思考。
而这就是同理心的第一个敌人——信息不对称。
-2-你为什么不关心我
我老婆的闺蜜最近正和她的男友闹情绪,她总说男朋友不关心自己,不会为自己设身处地的着想。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男女之间的心智模式不同罢了。
面对同一件事,男性在沟通时,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更快解决问题,过程的情绪并不太重要。
而女性则正好相反,在沟通时,女性更多的是过程情绪的分享与传递,有时候结果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
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如下对话:
女:“我明天不去医院了”(出现话题)
男:“啊,但是我请假都请好了,那你哪天去医院,我重新调班。”(出现调班问题无法陪女友去医院,需要解决)
女:“你怎么只关心调班问题,你都不关心我为什么明天不去医院?”(希望分享明天不去医院的情绪,而不是解决陪伴的问题)
男:“哦,那为什么明天不能去呢?后天去可以么?”(解决女友提问,并继续尝试解决调班问题)
女:“你就知道调班,你一点都不关心我。”(情绪无法得到关注,冲突出现)
这样的对话在生活中很常见,女性朋友常常责怪自己的男友不够体贴,不能为自己着想。
其实这就是同理心的第二个敌人——心智(思维)模式不同。
-3-好撒马利亚人实验
再讲一个心理学的著名实验——好撒马利亚人实验
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 Darley)和C丹尼尔;巴特森(C. Daniel Batson)希望对宗教信仰在助人行为上的影响进行测试。
他们找来一批普林斯顿大学神学院的学生,让他们去给另一个楼里的其他学院做一次演讲。
研究人员特意为这群学生布置了不同的演讲题目,有一半学生的演讲内容是《好撒马利亚人》。
好撒马利亚人故事讲的是一个犹太人被强盗打劫而身受重伤、躺在路边,有祭司和利未人路过却不闻不问,惟有一个过路的撒玛利亚人不顾隔阂,动了善心帮助了他,故事借以表明鉴别人的标准是人心而非身份。
而另一半学生则去演讲一些更为世俗的内容。
在去演讲的路上,学生们会碰到一位研究人员扮演的摔倒路人,并向学生寻求帮助,你认为哪一组学生会更愿意帮助陌生人呢?
答案是没有差别。
研究人员又给不同的学生安排了不同的演讲时间,有些学生需要马上赶到会场,有些则有充足的时间。这次,你觉得哪些学生更加愿意帮助陌生人呢?
在必须马上要赶到会场的学生中,只有10%的学生帮助了摔倒的陌生人。而那些有充足时间的学生中,则有60%的学生愿意提供帮助。
所以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或者思想,不是由于他究竟是什么人,信仰什么宗教、拥有什么性格等本性决定的。而是由其所处的情景所决定的。
同理心也是如此,我们常常无法觉知他人的感受,是因为我们总是以人格、品格等内在原因来进行判断,而忽视了对方所处的情景。
这就是同理心的第三个敌人——基本归因谬误。
-4-文章小结
(1)“同理心”是人类天生就拥有的生理反应,然而真正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却非常困难。
(2)信息不对称是同理心的第一个敌人,要避免羊与猪的故事就必须先要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3)男女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也是造成无法“换位思考”的重要原因,心智模式的不同很容易造成沟通上的冲突。
(4)“好撒马利亚人实验”告诉我们,决定人行为和思想的不是(至少不只是)其内在特质,还取决于其所处的情景。
(5)有时候别人说你不会换位思考,其实并不是你的错,人生如此美好,不需要事事都浪费在他人的行为指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