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王出自婆罗门教即印度教神话的二十诸天,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二十诸天是吠陀神话中八部众之中的诸位天神。佛随着佛教逐渐发展,将印度教神话的八部众(诸天、龙众娜迦、夜叉、阿修罗等部族)纳入佛教神话当中。
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 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
根据佛教经典,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各住一山各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中国在此)、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们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
•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hṛtarāṣṭra;藏名:Yul-hkhor-bsrun):“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白银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两义:一、弦乐器松紧要适中,太紧则易断,太松则声不响,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洲,以乾闼婆、紧那罗、富单那、毗舍阇等为持国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rūḍ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有两义:一、宝剑象征智慧,慧剑斩烦;二、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赡部洲,以鸠盘茶、薜荔多等为增长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śravaṇa;藏名:Rnam-thos-kyi-bu / Jambhala):又名毗沙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有两义:一:伞盖代表要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外面环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间,避免魔神危害,以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以夜叉与罗刹为多闻天王的部众,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在中国古代明清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中,四大天王被称为“魔家四将”,死后才封为四大天王,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魔礼海、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北方多闻天王魔礼红。他们原是镇守在商纣的四名大将,曾乃闻太师手下的佳梦关总兵,又称魔家四兄弟,伐纣大战中,和西周的阐教门人比武斗法,四人战死后入封神榜,被姜子牙敕封为天庭正神,成为四方天门的四位护法神将,被世人尊为“护世四天王”,负责司掌人间的风调雨顺,同时也是东西南北四方的佛教守护神,特征是随身携带着一件特殊的法器,以广大无边的法力永镇天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