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因为吃饭,跟胖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让我先说一下这件小事的来龙去脉:
晚上回来很累就点外卖,炒饭、土豆丝盒饭和京酱肉丝各一份。胖哥跟我赶一天车,也已经又饿又困又累。
他看到炒饭,一把抱过去,特别高兴,上来就要扒拉着里边的火腿肉和炒鸡蛋先吃。我呢,心想这是教育他分享和用餐礼貌的好机会,就拿双筷子给他盒饭中间一搭,说晚上爸爸回来也要吃,所以你要觉得吃不完就留给他一半一起分享,但是注意不能把自己喜欢吃的都捡走。
对炒饭百吃不厌的胖哥有些不情愿,但也没说不同意。他只是让我先把筷子移开,不然吃饭不得劲。
紧接着第二口,他又捯出一片鸡蛋。刚要吃,被我喊停,我们的冲突就开始了——正在饿头上眼瞅着鸡蛋要送到嘴里的胖哥先是一怔,然后就放下了勺子,嘴开始抽抽忍住没哭,紧接着抓起勺子狠狠晃晃就甩到了桌子上。
我意识到我应该做得不妥了,我需要做些什么来缓和一下。
也许这就是正面管教运用实践的一个机会。
拉近距离,认同感受,修复错误。
我蹲下来,把胖哥搂进怀里,给他贴贴脸,说“是不是吓到你了?”
胖哥带着气愤说:“为什么你又做坏事?我正吃饭呢!”他是指我又吓他了。
我说:“对不起我只盯着你舀饭了,忘记了你现在很饿。缓一缓,接着吃吧!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剩饭,就不用非得跟爸爸分享炒饭了。”因为我知道他肯定吃不完,所以处处暗示。
胖哥没再拿起勺子,他哭了。他说:“我饿,我不想给爸爸留。这里还有米饭和肉丝,爸爸也可以吃的呀……”
哎呀,咋就哭了呢。我也就想为什么自己那么轴,非得盯着这份胖哥心爱急需的盒饭就得匀出来分享。这算是强人所爱么?他不给爸爸就代表他有不孝或者不分享的坏品质么?
但我的重点在于他挑食和乱扒饭这个不礼貌的点上,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要继续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说:“是呢,我都忘了其他这些饭了。你的主意也不错呢。那好吧,你先吃你的,我把其他给爸爸留好。如果你吃不完,记得留下来一部分让爸爸帮你消灭掉。你知道他是大人要吃很多饭才能饱的。但是一定要注意,给爸爸留下来的是饭,不是你挑剩下来的'垃圾'哦。”
胖哥不服,说不是“垃圾”。我说如果爸爸吃到你喜欢吃的东西,他会觉得特别高兴,因为你分享给他;但爸爸吃到的都是你不喜欢吃的东西,他肯定会伤心,因为他也不喜欢。不知道胖哥听没听懂,反正这家伙揉了揉眼睛,说知道了。
基本解决完毕,我们同意继续吃饭,然后不强求他把炒饭留给爸爸。
插播一则机械控行为:他说要擦泪,让我帮忙开关。于是,自己把手臂摆在面前,做成汽车雨刷的样子,在脸上来回刮了刮,这才重新拿起勺子吃饭。
他吃得特别high,也没有在发生我所担心的乱扒饭的情况。还喂了我一口,又帮我卷了个京酱肉丝卷。
吃不完了,我没有主动再提什么,看他自己决定。他给我要盖子盖上,把勺子也留在了里边。他说爸爸也可以帮忙的,我困的吃不动了。我说你真贴心,还把勺子给爸爸直接留起来,他要是吃的时候一定会特别幸福的。胖哥就贱兮兮的搂住了我说妈妈我爱你,搞得我那个不好意思呢。
他躺回床上,正好爸爸下班回家。胖哥就冲着爸爸喊:“爸爸,妈妈给我们点了餐。你可以吃炒饭,也可以吃米饭炒菜,还有肉丝呢。想吃什么自己选吧,都有呢!”这一副小大人儿的语气,让我好感动。
从我和胖哥来看,为了一份炒米饭,我们的不愉快应该是得到了圆满化解。
我的反思:
我以个人成人的方式和意愿,强压于孩子,让他在一件本该轻松享受的过程中受到行为和情绪的双重干扰,有了本不该有的压力和不快。这应该也就是一个家长都常犯的错误。
我的过程收获:
1、我们在处理过程中的承认错误、拉近距离、人同感受以及倾听,都比我之前一顿指令、然后是指责、再是惩罚要来的更自然也更有信服力。
2、这个过程可能比雷厉风行要稍微延长一些,但我们有互动能够就此事发表出双方的观点。
3、我相信以后类似的情况中孩子和我都会有更深刻的客观的印象,而不是只有阴影。
所以,就又回到了我们常说的一点——“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孩子不记仇,来的快去得也快。我呢,却并没有那么轻松,我赶紧反思、翻书、查工具卡,看看自己的这次临时发挥都采取了哪些指导。接触阶段,了解一些概念,现在拿实践跟概念去对照反思,忽然发现自己真的在把亲子教育当作了一门技能课程在学习演练。
也不知道是不是学死了,但能把自己的思想行为从成堆的理论中找到对应的条目,也不失为对自我成长的一种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