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推理笔记》的电影,这是一部校园题材的推理悬疑电影,影片讲述了天才少女夏早安因换心手术,被卷入了一起关于概率杀人的阴谋中,在“身边人皆凶手”的困境下,用校园解题的方式,层层推理连环追凶的故事。
南洋大学的数学天才少女夏早安因为一场换心手术后,被卷入了疑似器官买卖和蓄意杀人的悬案之中。与此同时,心脏原主人的好友热血机车少年李小崇和倾慕夏早安的学霸秦一凡,也和这场被警方评定为意外事故的命案牵扯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虽然这部电影打着烧脑悬疑的头号,但前半部分并没有让我感到惊喜,开头对夏早安这个天才少女的叙述甚至有些“中二”,拉普拉斯定理贯穿全片,但在开头看来却有些突兀,生硬。
靠着那些飞快滑过的数学公式就能掩饰情节的不足和逻辑的硬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前半段抛出的有关案件的数学公式以及各种概念看似复杂,其实一点儿也没有深入反映本质,只给人一种“哦,学霸的世界你不懂”的感觉,中二又生硬,看电影时不少观众就已经在吐槽了,觉得自己好似走入了大型普及数学知识的尴尬现场。
其实对于学过高数的人而已,拉普拉斯定理也没有那么深奥莫测,就看你从哪方面思考了。
说回剧情,电影里的女主角夏早安说真的并不像学霸,不知是因为陈都灵的演绎有些木讷,还是因为电影剧情有些尴尬,前三十分钟里我只感觉出他们所谓的“南洋大学”是一个必须穿华丽校服类似艾利斯顿的私人贵族学校,顿时有种穿越到校园青春偶像剧的感觉。
尤其是舞会那段,实在是太尬了,虽然引起了矛盾冲突,不过也太老套了,感觉就是十几年前偶像剧的那一套模式,不过是换了个人,换了一个场所罢了,没有新鲜感。
男女主频繁相遇共处的那几段也非常尴尬刻意,很明显就是编剧为他们营造机会和让两人感情升温,太过刻意地制造误会,反而没意思了,两个人的互动僵硬,笑点非常不自然,我看着都只想“呵呵”。
拜托,既然是悬疑推理题材的电影,就不要随便掺入青春偶像剧的元素,更不要没事乱造笑点好吗?
再说他们三人一起混入秦一凡所在组织的图书馆“盗取机密”那一段,也非常狗血,主角光环太严重了,大门包括电脑的密码轻轻松松就能解开,完了他们还有时间复制重要信息——那些人是有多智障啊,关键文件放在那么容易拿到的地方,连机密信息都没有高级加密,excuse me?
好了,吐槽到这里告一段落。
看完整部电影,《推理笔记》的缺点非常明显,陈都灵前面的演绎太过刻板,就像是在背台词,代入感不强,和男主互动也很没意思,前半段尿点太多,而且剧情拖沓,但后半段节奏不错,剧情开始紧张起来,案件真相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还算不错。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里重要的一个概念:数据杀人。
何为数据杀人?
大意就是人为地算出一个人死亡的概率,并通过各种意外事件的推算,使得某个人死亡,这样谋杀者利用这一点后既不用亲自动手,也没有常规的杀人事实,这在法律上还是盲区,无法判罪。
而这次“换心谋杀”事件的真凶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因为他不仅熟知拉普拉斯定理,还深知人性的欲望和黑暗。
这类电影的真凶,绝非一般人,他们的心理有些异常,思维方式更是极端,最后真相大白,他的作案动机也可谓是剑走偏锋,走火入魔,不过从逻辑上说来,倒还算合情合理。
还有不错之处是这部电影在后半段节奏把控不错,剧情深入,有多处反转,虽然有推理电影的套路,但也不乏创新,最后结局来了一个反转,可谓让人细思极恐,不过导演不肯反转彻底,来了一个开放式的收尾,让观众自己选择他们所相信的真相。
这个有些意想不到的结局给这部电影加了分,总的说来,这部校园悬疑推理电影算是及格了,这是一个新类型片,虽然缺点明显,但优点也存在,只是在我看来它不够烧脑,也不够悬疑,剧情反转倒是不错,值得玩味,结局反套路,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改编自小说,自然有股“中二”味道,不过混杂着青春元素,多少还算可以了,它的书迷和喜欢推理片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它告诉我们,在这个数据时代,哪怕再严谨的公式也无法推理出事件的走向,因为人才是最大的变量,而人的爱,无法准确计算和衡量。
“数据杀人”,其实输给的不是公式,而是最无法预测的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