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有感(十八)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想起李贺,一定会想起“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叹息,天无情,天不会老;人有情,所以李贺二十七岁便英年早逝。
想起李贺,就会想起诗人赢弱的身板儿,还有那陪他走天涯的瘦马,背上远行的包袱……如果人生的图画还再延伸些,把想象的画卷再打开一些,或许也只能延展到在家中对他牵肠挂肚的老母以及老母两鬓如霜的白发……
李贺,心怀蓬勃的理想,展现给世人的却是病弱之躯。内心的能量充斥着弱不禁风的外壳,给人的感觉就会有些怪异,还有怀疑。为此,李贺的内心能量无处喷薄,于是就全转化为绮丽的想象。
一个文弱书生,何曾经历过硝烟烽火?但在李贺的内心却升腾着滚滚狼烟。“军情急,狼烟四起,烽火腾空;敌情重,乌云压城,危城撼动,千钧一发,危在旦夕。”这种生死攸关的场景,纯属李贺的想象。在李贺的生命中,病马、远行才是主色调,似乎连秋风都变得寂寥无声。李贺是不甘生命如此寂寥吧,在想象的世界里,就有了搏斗和厮杀,就有了血腥的阳刚和无畏的英勇。是谁在厮杀?我想,那一定是李贺的现实与理想在厮杀。
真正厮杀的是李贺的生命。
李贺怀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难免陷入生命的决斗之中。人生的痛苦,源于怀有欲望,更痛苦的是有这种欲望却又无从施展。李贺所怀有的才让他有冲天豪情,而他所面临的生活又让他不知该何去何从;而他自己又让他对理想,对生活欲罢不能。
“甲光向日金鳞开”,夕阳中,铠甲闪闪;残阳中,刀光剑影。或许只有李贺才能描绘出这冷血的画面,杀气腾腾的画面,这是在暗示李贺生命的倔强吧。虽然,他的现实已经残破到无力挽回的地步,明知生命不能改写,但依然要为自己的生命呐喊。“角声满天秋色里”,角声震耳,撕裂长空,漫天飞扬;怒吼声,伴着秋风阵阵,悲壮无穷,这是对生命的抗争划破天宇吧。可又有谁能听见诗人歇斯底里的呐喊呢?来世间只有一遭,既然只有一遭,多想在这一遭中展现自己的价值。李贺生命的温度是沸腾的,可现实是冰冷的,他想在辽阔的疆场上沸腾,可现实的冰冷他又怎能沸腾的起来啊?他如被抛在旷野中的一株草,连给春天添点儿绿色都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的呐喊,在空旷的边塞又有谁会听得见呢?
精卫填海,杜鹃啼血,连微弱的生命都不会轻言放弃,何况李贺?李贺不也正是在为自己的生命呐喊吗?“塞上燕脂凝夜紫”。战场上,热血流淌,都凝固成了胭紫色。惨烈。可以想象。“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为了理想,不惜半夜奇兵突袭,霜鼓冻裂也要拼上一回;手握宝剑,昂首向前,死而无憾!理想就在前方召唤,可,到底是谁,阻碍了理想的实现?
多少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都觉得自己在施展才华受到别人的阻碍,到底是谁阻碍了谁呢?
当一个人无比渴望实现理想而又无能实现的时候,内心的纠结或许如同坠入生命的地狱,在黑暗中挣扎,呐喊。李贺所谓的立志报国,应该就是在为自己的生命呐喊吧。
人世间,总是有人在呐喊;而呐喊,有几人能听懂?在人生的旅途中,又有几人不呐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