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教育观点至今还在闪耀着光辉。
杜威关于教育的核心观点总结为三句话: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杜威研究的特点:
1、多学科角度:1885年,杜威发表了第一篇教育论文,从一开始,就不是孤立地研究教育问题,而是试图将教育、心理和哲学思想综合起来进行研究。1894年他应聘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系主任,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更加注重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
2、起点高:深厚的理论素养、多方面的学术兴趣的造诣使杜威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有一个很高的学术起点,使杜威的教育理论自形成时起就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3、对社会问题的关切:杜威教育理论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而这一时期正是美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分水岭。
命题1:“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是:
(1)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使校园成为儿童的乐园而不是囚笼和监牢,使儿童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
(2)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的重要力量,校园不应是世外桃源,而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杜威所要做的是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合乎儿童需要,同时合乎社会的需要。
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命题2:“教育即生长”
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尤其是,要求尊重儿童但不同意放纵之,这是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区别。
“教育即生长”所体现出的儿童发展观也是杜威民主理想的反映。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是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儿童的充分生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目的的达成,然而杜威不仅仅把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视为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他认为儿童充分生长本身便是民主主义的要求。
命题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经验”是西方哲学史中一个重要概念,杜威对其进行了改造。
(1)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
(2)拓宽了经验的外延:经验不再被视为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一种行为、行动,含有知的作用,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在其中。不再仅仅与认识有关,而认识的、情感的、意志的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都在内。学生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不仅仅学习知识,经验成为儿童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载体,形成能力、养成品德。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
(3)强调经验过程中的主动性。杜威认为,交互作用原则是经验的重要原则: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忌儿童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经验过程中外在条件的提供非常重要,杜威要求改善外部条件,以使产生的经验更具教育价值。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的含义在本质是相同的,生活的过程、生长的过程、经验(改造)的过程是一个过程。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