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一部美国励志片《叫我第一名》,评分8.6分,是2008年由彼得·沃纳执导,吉米·沃尔克等主演,改编自布莱德·科恩与丽莎·维索基合著同名书籍的电影,讲述一个男人老师,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症,通俗讲就是神经性打嗝,尤其紧张激动的时候连续打嗝不能控制。男老师进入学校,帮助一群或多或少有身体缺陷的被歧视的小孩从身心到学习,被社会尊重,承认的励志故事。
2011年,《叫我第一名》的中文版图书出版,中信出版社出版,布莱德·科恩与丽莎·维索基合著,我截取了目录,大家可以看看目录,就知道整部书籍和改编电影的故事。因为我们今天评论的《嗝嗝老师》,就是印度翻拍的这部著作。有助于对比。
《嗝嗝老师》翻拍时,采用了原著的故事线,进行了本土化处理。将原著中的男老师,换成了女孩,但保留了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症,都是普通人,都渴当老师的设定。但将原著中或多或少患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小孩子,换成了印度身体健康但被瞧不起的贫民窟大孩子。
女主由拉妮·玛克赫吉饰演,大美女加圣母光环,双硕士学位,却一心想当一名老师,应聘好几年,几十次被拒绝,甚至被同一所学校数次拒绝,为什么?
影片通过女主的闪回,讲述她小时候因为先天性疾病而被笑话,甚至不能受到公平待遇上学,最后被圣诺特中学老校长发现,给予公平待遇上学,重拾自信心。通过这一段故事,不但给出了女主动因,也给出了女主家庭破裂的原因,即爸爸和妈妈因为她的妥瑞氏症发生分歧,爸爸主张休学在家,躲避。而妈妈坚持要受公平待遇,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学。而这也给女主留下了童年创伤。
女主进入圣诺特中学,执教的是9F班的14名来自贫民窟的孩子,他们既不被学校愿意接纳,也不被老师和同学愿意接受,叛逆而敏感。
在这里,我要说这几点要比国产片做的好,如果拿今年最近的《大师兄》来比较,大体方向上都是一致的,都是老师为了孩子,把调皮捣蛋的孩子从身心改变成懂人生,肯学习,最终大家皆欢喜的故事。
但《嗝嗝老师》通过闪回的戏份交代了女主的过去,这一段有三处作用。
第一,交代了女主的动因,为什么除过妈妈和弟弟支持外,其他所有人都不看好她当老师,她还要应聘老师。第二,通过自己小时候受歧视,要衬托后面当老师后还被同学和老师,社会人嘲笑的对比。反应人本性恶,来衬托女主的圣母形象。第三,通过印度把学生从学习最好到垃圾以A到F排班的现实,来本土化影片,反应现实。
反观《大师兄》,师兄为什么宁肯拿低工资也要来当老师?校长也问了这个问题,师兄卖了个关子。中间进行了呼应,也闪回了师兄在美国当陆战队时,去了战场目睹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后果。然后就回来当老师了。战争对师兄造成了什么影响?师兄的心理活动和转变是什么,按理说厌倦战争要改变人生,干嘛都可以,为什么要回母校任教?没有说明。
而《大师兄》中对于差生的设定还是几十年前最低级的呈现,家庭贫困,父母不好,孩子优秀又心有骨气,但是孩子受父母拖累,所以被有钱同学看不起。
这差别很大。前者反应的是印度阶级差别,学校从老师到学生,都不接受贫民窟的学生,是因为原先收留贫民窟学生的公立学校占了公共租界的地,被拆,所以公立学校求助政府,政府把贫民窟的学生放进了贵族学校。这是学生问题反应社会问题。
后者故事发生的时代是香港,影片给出的房屋也是棚户区,但就单薄地太多。有钱学生都被塑造成脑残样子,穷学生妈妈去世了,就拿同学的妈妈开玩笑,进而跳起来打架,用这样的桥段来突出学生之间的矛盾。这样的人物设定太苍白,丝毫没有代表性,也没有说服力。
再说学校中发生的事情。
新老师来到学校,要教授的又是最差,最叛逆的一群孩子,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之间即将发生很大的冲突,肯定是学生恶作剧,想把老师赶走。这也是我们的期待。
《嗝嗝老师》中,学生们通过一个喜欢说唱的黑人学生把女主打嗝编成RP一起边嘲笑边唱开始了接二连三的恶作剧。把老师的椅子弄坏摆好,让老师跌跤,给大桶里放满干冰后逃离教室,把液氮藏在满桶的小球下炸了窗户,偷掉女主小摩托的燃料,把女主电话写在提供服务的纸上满大街贴……而且,他们经常在女主想出对策来感化,教导他们的半途就进行顶撞回击。
女主用了一根粉笔让学生陷入沉思。新粉笔在黑板上划过,会有刺耳的声音,而折断一小截再写字就毫无声音。女主向学生阐述,做学生太尖锐并不是好事,当你太尖锐时,你也收不到任何回报。为何不把尖锐部分折断,不妨碍你的行为准则,还能收到回报。因此,女主向同学们说,不要问为什么,要问为什么不。
粉笔是老师用的,而她用粉笔来比喻学生,用粉笔写字来比喻学生的人生和学习。这一个比喻和她所问的问题,孩子们给的答案贯穿影片始终。
《大师兄》里,我们看到,师兄用一根香烟开场讲课,完全不知道他说了什么意思,这举动是要做什么。
同样的,孩子们也试图给大师兄捣蛋。但是,那些伎俩,我不得不说,可能是编剧纯粹自己想出来的,完全没有考虑到人设和动机,以及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这样简单的道理。
依然同样的,《大师兄》中也有个喜欢音乐的黑人男孩,为了看演唱会偷老爸的门票。但他也没什么故事和人物弧光,只是起了多个肤色的作用。
而《嗝嗝老师》中,女主从那些调皮捣蛋的恶作剧中看到了孩子们的团结一致,运用物理,化学知识的实践,聪明和分工安排。这些都成为她让孩子们转变的工具。
同样的对比,女主家访,发现了喜欢赌博的男孩子心算能力过人,喜欢做菜的女孩子对烹饪知识了解最多,而不管是做喷漆工作,还是补车胎活计的孩子,都有擅长的一面。这些不但是孩子们的优点,也侧面展示了印度贫民窟的真实面貌。狭小的巷道,肮脏的卫生,供水车一来原先还排队的人一哄而上的哄抢……
《大师兄》中同样有家访,但却只是给了个全景近景,师兄和家长们坐那儿谈话的画面给了几个,这事情就结束了。
在故事递进上,两部影片决然不同。
《嗝嗝老师》依然紧贴主线,孩子们通过一开始的恶作剧,第二波对女主的质疑,第三波炸毁学校科研项目被赶出学校,第四波考试作弊风波,层层递进,矛盾在不断地加深。而且,矛盾也在不断地转换。
一开始,矛盾在女主和孩子们中间产生,但到了第二波女主收获孩子们信任后,矛盾开始向女主及孩子们所在的9F班和学校主任及贵族学生中产生。到了第三波时,矛盾激发,女主给孩子们在贫民窟野外上课。第四波,矛盾爆炸,差生成绩最好,而且矛盾中又抖了个小矛盾,即9F班的同学被认定买了试卷作弊,成绩不算,全部开除。但最后主任弄清楚实情,得知试卷是贵族学生专门让校工故意卖给差生的,而且试卷是错的,尽管差生都没看。主任承担了出售试卷陷害差生的罪名。当主任离去时,那名陷害差生的贵族学生,将自己优秀学生的胸牌还给了主任。
小小的结尾,升华了三件事。第一,9F班的差生们获得了代表贵族阶级的学校,即社会的认可。第二,主任承担罪名,保护了贵族学生,这是老师人格和师德的升华。第三,贵族学生彻底醒悟自身的歧视和错误思想,改变自己。
个人觉得,这样的结尾是很好的,虽然有着生硬的大团圆结局,但起码做出效果来,呼应着整部影片的主题思想: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
而《大师兄》的故事线,为了连接上甄子丹的武打,只能让一个孩子忽然偷了大佬的金打火机开始牵扯恶势力,进而最后乱扯,校园打斗。
《嗝嗝老师》中也表现了老师教学手法多样性的创新,和主任为代表严格遵守大纲按部就班的守旧,之间的冲突矛盾。也用小故事表现了男女生之间那种美好懵懂的好感。
还有印度片不可缺的曼妙音乐,小摩托,手抓饭等等都是优点。尤其是一场戏,女主没能说服校长留下学生,独自一人躲在阳台,不断地抽搐打嗝,甚至咬着手指,狂抽自己的镜头很感人。她激动时会不受控制地打嗝,而此时,内心剧烈的看不见的情绪爆发,被不断地抽搐打嗝表现出来,变成观众看得见,感受得到,是不错的处理手法。
当然,《嗝嗝老师》的缺点也是有的。
女主边画漫画边找工作,画漫画对她什么影响没有表现出来,而且,镜头中的漫画都似乎是日漫美少女战士的风格。女主父女从决裂到修复的副线,很弱,最后也是强硬通过谈心,流泪拥抱而和解。女主一开始是做9F班的班主任,后来又带课,但随着剧情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班主任好像把所有课都给带了。现实中印度班主任是不是全科老师,不得而知。
最大的缺点就是女主的圣母形象太明显,包容一切恶,最终化解一切恶。这也是整部影片设定最生硬的地方。
《嗝嗝老师》我给6.5分,建议大家看原声版,尽量别看汉语版。
最近的几部影片,从《无双》《影》到《找到你》,要么是借鉴别人核心再造,要么是翻拍,国产影片什么时候能自己有个好剧本,让国外人借鉴翻拍一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