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语
1.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异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2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
1.2.1封闭、半封闭设备;
1.2.2地下有限空间;
1.2.3地上有限空间;
1.3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2.职责
2.1安全管理组是基地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台账》(以下简称《有限空间台账》),负责对有关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部门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使用部门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责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2.2设备处负责协助安全管理组建立公司《有限空间台账》,负责新增有限空间的识别,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负责组织配备管理、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负责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前和日常的氧含量、一氧化碳含量、硫化氢含量等气体含量的检测工作,负责协助、指导各部门开展日常有关检测工作。
2.3各使用部门是本部门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有限空间台账》并实施管理,负责对本部门一级以下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检测和审批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前和过程中的报检、报批工作,负责建立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相关的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
3.有限空间管理
3.1公司对有限空间实行危险分级管理。根据有限空间内部已聚集或可能聚集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种类和含量、入内作业的频紫程度以及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将有限空间分为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二级危险有限空间、三级危险有限空间。
3.2.安全管理组负责将有限空间危险级别判定标准下发各部门,并组织其按标准开展本部门有限空间识别和危险级别判定工作。各部门按要求组织有关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管理人员及一线职工共同识别、讨论、判定形成本部门的《有限空间台账》,并报安全管理组。
3.3安全管理组会同设备处等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有限空间台账》进行补充、审核、确认,报生产部部长批准后,形成公司《有限空间台账》,由安全管理组下发各部门执行。
3.4使用部门应按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等有关标准,组织各部门在有限空间入口处或醒目处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安全管理组予以协助和监督指导。告知牌内容应包括警示标志、作业现场危险性、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危险有告因索浓度要求、应急处置措施和联系方式等。各部门应在日常加强对告知牌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其清晰、完好,并教育和督促职工严格执行告知牌所告知的要求。
3.5各部门对有限空间控制应按照“优先综合治理、其次封闭隔离、而后作业控制”的原则进行,具体控制措施及其先后顺序如下:
3.5.1采取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等措施从本质上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
3.5.2采取改进作业组织、封闭隔离等措施,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作业。
3.5.3按照本制度及有关规定、规程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进行控制。
3.6公司《有限空间台账》形成或集中更新后,设备处、安全管理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讨论技术设备改造、作业组织改进、封闭隔离等措施的可行性,必要时应形成改造计划、改进方案等报基地主管领导批准后予以实施。
3.7各级《有限空间台账》均应实行动态管理。各部门应坚持在日常持续关注、不断识别并及时上报安全管理组进行增减和完善。每年4月份之前,安全管理组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一次集中识别、判定,并按程序更新各级《有限空间台账》。
4.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4.1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再审批、后作业”的程序,作业中还应根据作业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实施持续检测或动态检测。在未准确测定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及经检测上述物质浓度不达标或超标而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时,严禁进入该场所。
4.2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以下简称《安全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