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看不惯上一辈的人迷信,逢年过节烧香拜佛,年前年后要特意回去老家祈福,还福,总之是规矩一箩筐,都说这么辛苦是为了保佑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家里一旦发生什么事,例如生病或一些小事故,老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要去拜拜神了,可能是怠慢神明遭神明惩罚了。老人对神明深信不疑,对我们用科学方式所做的解释一概不听,现在看了李叫兽的《迷信,满足了你什么需求?》,才明白:所有的迷信,都是因为它有效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很多迷信行为,看着如此滑稽,如此经不起推敲,但却有大量的人持续地去做,正是因为这种行为满足了客户心理需求----提高了控制感,例如老人相信神明,是因为世间万物有太多未知,太多变数,是他们无法理解的,因为无法理解,所以心生恐惧,而通过相信神明力量,给自己找到了一种控制感,让自己相信周围的事物都是安全的,都是可控的,不用恐惧。
人类有很多掩藏的心理需求是需要用各种产品或者各种行为去满足的,例如:
一、认知需求。我们的大脑天生需要了解未知世界,了解事情原因、后果,人几乎无法长时间容忍未知感,所以很多迷信、文化,就从这个角度来满足用户需求。就比如大量的养生健康公众号,以简单轻松的方式解答大众对身体的疑惑,从而满足认知需求。
二、宣泄需求。宣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我们生活在压力中,遇到很多不公、挫折,需要找到释放口,很多迷信行为,也有很多互联网产品,都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例如跳大神,社交软件的匿名吐槽功能等。
三、掩盖动机。很多迷信或者社会习俗的存在,是为了掩盖一些真实的动机。例如把为了满足释放性需求的闹洞房说成辟邪。把新手妈妈为了省力而买纸尿裤的行为解释为为了孩子好。
总结:人类迷信是为了满足某些隐藏在表面下的心理需求,如果我们能设置出比迷信更有效率来满足这些需求的话,我们的产品肯定大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