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以前老这样评价一个人:“这人不中交,分不清好赖!”
在我妈的语言里,最严重的评价莫过于“不中交”,意思是跟此类人交往,务须格外小心谨慎,万不可当朋友来看待他。她的逻辑是,如果一个人分不清楚你对他好还是不好,即可对此人亮起红灯,把他当臭狗屎了。
我以前想,分不清好赖的人一定是傻吧,正常人怎么也干不出这种三岁小孩都明白的事情,至少我不会成为这样的傻子。
很可惜,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或者说是所有人也不为过,都或多或少地分不清“好赖”。
老话讲,“升米恩,斗米仇”,有个成语跟这个类似,叫“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这话意思是说,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好处,他会感激、感动以及感谢,给他多了,他就会忌恨、仇恨以及愤恨。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至少,我绝无可能是这种人。
但其实,我们都是这种人,比如我问你,你在心里有没有特别感激你的父母,我估计回答这句话的人嘴上都会说:“我可是个孝子,他们特别不容易,我非常感激。”但你扪心自问一下,你有没有觉得全天下的父母都这样,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别骗别人,也别骗自己,我无法知道别人怎么想的,但我看到了别人怎么做的,答案几乎都是这样。
我不做道德绑架,那是蠢货干的事。我只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公平。
公平最重要,你给我一百,我给你一百,合理合法,童叟无欺。公平地说,即便是最鸡贼、最吝啬的父母,对子女个体而言,都还是不错的。陌生人给你一顿管饱、免费的早晨,你感激涕零、心生暖意,父母千百顿的做,你反倒怨恨没营养不好吃不如邻居家的好,这不公平吧,这不就是“升米恩斗米仇”吗。不用扯什么“这么计较就没有感情了”一类的淡,那都是占便宜以后说的,你让他们吃了亏以后说这句话,转身就要骂街。
我不想批判谁,也不觉得应该批判谁,因为人人都这样。但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人会这样。如果一个问题只有一个人有,那么就是他有病;如果是一群人有,那么就是一种传统;如果所有人都有,那这就是人性。
人性如此,为什么人性如此?
早年间,百事可乐发起了一个“可乐挑战”,每人面前两个小杯,没有颜色,没有标记,一杯百事,一杯可口,请挑战者分别喝下这两小杯可乐,然后说出哪杯更好喝。结果是,大多数人都觉得百事可乐更好喝。于是百事可乐就得出个结论,其实百事比可口更好喝。但小一百年过去了,“更好喝”的百事还是卖不过“不好喝”的可口。
为什么?
就因为这个“可乐挑战”是一小杯,而不是一大杯或者一整罐,那样结果会恰恰相反,百事的含糖量比可口高5%,普通人都会对更甜的食物做出更高的评价,但是,重点就在这个但是,那仅仅是在吃一小份的食物的时候,吃多了就会出现“边际效应”,觉得不那么甜的食物更好吃。所以百事还是卖不过可口。
是的,就是这个边际效应。这是个经济学名词,也是个心理学名词,意思是你因得到一件东西而收获的快感会随着次数递减。举个例子,第一天有陌生人给了你一百块钱,你会感天动地以致感激涕零,第二天这个人又给你一百,你的兴奋和快乐就会减少一点,给你个一两个月,你就习惯了,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什么好惊喜。但有一天这个人不给了,很多人就要开骂了:“我这份钱都已经预支出去了,你说不给就不给,还TM是人吗,我看你存心就像害我,你个王八蛋。”
你看,这就是“边际效应”,人类因为生存的需要,对快乐感知天生就弱,对痛苦的感知天生就强,所以才能更关注危险,所以才能生存下来,一万个人夸你你不在意,一个人骂你你就受不了,不是人矫情,是人天生没有那么强的安全感。所以说,“升米恩斗米仇”这种事也没什么好责备,人人如此。
“边际效应”就像一个圈,每个人都在在这个圈里出不来,有点像佛家说的“因果”,我们都在因果里,你以为不在,仅仅是你以为罢了。
但是,在圈里不等于一定被圈困住,我见过一万个不知感恩的人,我也见过一万个心地善良的人,多反思反思自己,才能不被这个怪圈所吞噬。
所以你看你父母不顺眼,看情人不顺眼,看朋友不顺眼,你就要小心了,先别着急横着比,别人父母如何如何,别人情人如何如何,别人朋友如何如何,先纵着比,跟自己比,你们到底是谁欠着谁。我对他好,他对我好不好,谁比谁多,是我对他更好一些,还是他对我更好一些。这样才公平,公平才让人有安全感,才不觉得自己吃亏。要是我对他没有他对我好,那就要珍惜了,跟别人没关系,他对谁都好,并不代表你就可以不在乎,这不公平,即便是暂时还不上的人情,怎么心里也存个念想,没什么应该的,否则占便宜就乐,吃亏就骂,人和畜生何异。反之,要是我对他好,他不对我好,而且也不存什么感激之心,甚至也不怎么把你放在心上,那么,可以让他滚了,而且是赶紧滚,这种人就是我妈嘴里“不中交”的人,早晚让你寒心,不如趁早止损。
有些人觉得这么算计没意思,心眼小的人才这么算计来算计去,这确实是实话,确实有一些人不计较这些,觉得我对你好就是我对你好,本来就不图你的回报。我佩服这些人,他们不是傻,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大巧若拙”的大聪明,就是“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的大智慧。
但是,普通人很难做到这样的大智慧。我见过很多人先是默默付出,之后再默默落泪,看得人心酸,可又无奈。有一些人的钱包里没有金钱、地位、名声、才华等等硬通货,只有几枚尊严、付出、工资这几枚可怜的硬币,为了表明自己的真心,在不平等中,只能从人生的钱包里把这几枚最后的筹码搭上,但得到的却是“备胎”之类的嘲笑,但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可言,毕竟手段只有那么几个,你不让他们默默付出,让他们怎么办。
在这里我必须诚心诚意地说一句,你不计回报的付出可以,但要让对方能感知到你的付出,别一开始对人太好,你今天请吃饭,明天送礼物,后天说好话的,时间长了什么人都会觉得你是应该的,他们会觉得这些东西对你来说都很轻松,不是谁坏,是人性如此,放你在那,你比他都坏。所以要给就给够,要么就不给,今天一百,明天两百,不如直接给一万,让他知道你对他不计较什么后果,否则进了边际效应的怪圈,想出来就困难了。
我本来想,题目就叫做“别让对你好的人寒心”,但想了想又不现实,不如叫“少让对你好的人寒心”,我们总有让对我们好的人寒心的时候,谁也避免不了,如果没法避免,那不如减少,少一点伤害虽然比不上不伤害,但总好过更多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