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我的一位朋友文艺青年LU同学借我看这部电影,我想我不会专门去看一部匈牙利电影,LU同学在对影片做介绍时说,这是新浪潮著名导演罗利.马克的作品,不可不看。关于新浪潮电影,我不是非常清楚,只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电影流派,法国不少导演的电影都属于这个流派,比如戈达尔,比如吕克.贝松,在我还没看过一部法国新浪潮导演的片子前,先看了一部匈牙利的新浪潮导演的片子。
我是看到第二十来分钟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部关于女同性恋的电影。我只看过很少的关于同性恋的电影,仔细想了一下,全部是关于男同性恋的,比如《霸王别姬》、《蓝宇》、《春光乍泄》(只看了片头和片尾)《断臂山》(看了好几遍),这是我第一次看关于女同性恋的影片。因为没想到这是同性恋影片,突然发现故事情节往两个女人的爱情转移时,我起初的感觉是吃惊和错愕。
故事的背景是1958年的匈牙利,在一个舆论被高度钳制的国家里的一家报社里,发生在两个女编辑之间的故事,才华横溢敢于讲真话的女主角伊娃以她的率真和独特的魅力闯入了美丽的利维娅的内心世界。虽然她有一个军人丈夫,直到伊娃出现的时候,她才发现原来自己更爱的是女人。
她们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从最初利维娅的迷惘和困惑,到酒吧里的两情相许,深情相吻,再到利维娅剧烈的思想斗争,她徘徊在传统社会的道德操守和她内心对真爱的渴望之间。影片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利维娅的在发现自己是同性恋和下一步的抉择时的痛苦和挣扎,从她不敢接伊娃的电话,到她与伊娃共同出差时的那个夜晚,她疯狂地跳舞买醉,再到夜晚她想与伊娃共枕时她推开伊娃的房门,却又突然逃跑。
在看李安导演的《断臂山》时,我发现在情节的处理上,两部影片的拍摄跨度虽然有二十多年的差距,且处理的题材是男同和女同相异的主题,但我发现两个导演都没有把重点笔墨用于同性恋本身,而是把讲述的重点放在同性恋人群面临传统道德和社会时的内心挣扎和常人难以想见的痛苦。在这部影片中,是有了丈夫的利维娅面对她的爱时的挣扎和逃跑,而在《断臂山》中,是性格沉稳保守的ENNIS不敢面对他的真爱,不敢选择与他相爱的人长相厮守。两部影片的矛盾和高潮都是由于强烈的爱而不能引出的悲哀和悲剧。
在《另一个天堂》这部电影中,对同性恋床戏的处理是含蓄而唯美的,只出现了利维娅裸露的身体和伊娃半裸的身体,她们第一次的亲密身体接触看上去更象是两个姊妹用身体的轻轻抚摸在进行温柔的心灵交流。
虽然两个女人终于冲破了层层的束缚,从身体上走到了一起,但捆绑着她们那强大的网却越收越紧。当利维娅终于勇敢地决定要和伊娃在一起,而向丈夫坦白这一切的时候,等待她的是失去理智的丈夫冲她脖颈开的枪。当伊娃来医院探望她,对利维娅说“你出院后搬到我那里住吧,我愿意为你做一切,我离开你活不了。”等待她的却是利维娅嘶哑的嗓音“你给我滚!”在无比强大的社会的铁幕前面,利维娅再一次不得不伪装自己的内心。
失去了工作又失去了爱的绝望的伊娃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试图穿越国境线逃走,但她被士兵发现了,她就那样几乎是带着微笑地走向士兵的枪口,那一刻,她知道或许这是最好的结果。影片以伊娃头部中弹,倒在带着薄雪的土地上的镜头收尾,一只巨大的黑鸟苍凉地飞过整个画面,与影片开始时在悲凉音乐中展翅而过的黑鸟一模一样,两个女人悲凉的爱情故事结束了,留给观者的是沉重的思考。
我非常喜欢伊娃的扮演者纯熟的演技,看着碟片上的介绍,本片获得1982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演员叫雅德维加·扬科夫斯卡-切斯拉克(Jadwiga Jankowska-Cieslak),片中的她象个精灵,她小巧玲珑,有明亮的眼睛,深情款款的眼神,她的每一个动作和流畅的演绎把一个深爱一个女人却总是被拒绝的女人内心海一样的悲伤、无奈和痛苦表达得非常到位。
说实话,虽然看过几部关于同性恋的影片,但我不了解同性恋人群,我只知道他们(她们)的爱更加坚定和不可动摇。我近距离地观察同性恋的经历来自于去年圣诞节的夜晚我坐地铁回家,那晚的地铁里有许多等着去泡吧的情人,我忽然发现身边有一对特别的情侣:两个女人,面对面站着,她紧紧地拥着她,一个贴着另一个的耳朵私密地说着话,然后她们笑着,我看着她们眼神中无限的光和喜悦,那是一种由爱而起的宁静和快乐,这种快乐无关乎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我看着她们不被打扰地勇敢地站在地铁的人群里,那样深情地对视着,我看着她们眼中如水的柔情,那一刻我突然想:男人也好,女人也好,相爱就好。
(写于2006年4月5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