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真的什么都比我好吗?
文|木槿
01
快下班时接到老公电话,说他带着婆婆和小宝在我单位后面的器械区正玩着呢,允许我下班后去朝拜他们。我翻着白眼很不同意他的用词,但脑海里出现的画面快把自己笑岔气了,小宝坐皇位上,他爹和他奶在后面举着跟大扇子一样的东西站着,我一边跑一边喊,我的小祖宗,你黄额娘下班啦!
去找他们时,老公把小宝拎起来调了个方向,面向我,他显然看到我很开心,傻傻的笑起来,竟不要人扶着自己拽拽的朝我走过来,走到我跟前停下,还扭了两下屁股,我一开心,差点亲了他满脸的口水,他也不嫌弃我。
婆婆在一旁说,他上午还走不好呢,可能昨天牛肉吃多了,下午就不让人扶了,走的还挺稳当的,有进步。
老公拉着他的黑脸,装着不高兴,我问他咋回事,他说,我今天训了小宝一天,他生气了,不想理我了,我失宠了。
一米八的大男人,还长的五大三粗的,黑压压的脸上是被打入冷宫的伤心和望眼欲穿。我喷他,就你这样,再矫情,小心我也把你打入冷宫。说,你为什么背着我欺负小宝?
他说,咱赶紧给小宝报个亲子班吧,他都一岁了,我今天看到比他大几个月的小孩都会说英语了。老公一脸的着急,怕小宝输在一岁的起跑线上。
我施施然的问他,是外教吗?如果不是,你急个啥,要么你就一直找外教教他,要么你就安安稳稳的把心收好,好好的陪他玩。
你以前也说,不会拿宝宝跟别人比,只要他认真努力,能有进步就好,怎么,今天受刺激就凌乱了。跟小宝道歉,他可能听不太懂,但他有感觉的,你肯定今天让他不舒服了。
小宝在我怀里,伸着他的小手,一一啊啊的告状,老公朝他笑笑以示歉意,他就一脸得瑟的又伸手又扯着身子往他爹怀里钻,他爹忙不迭的接过他,只见他两只小手跟小猴子一样勾着爹爹的脖子,还拍了拍后背,我在一旁配音,小宝的意思是小伙子不错,知错能改。
我们笑,小宝也跟着笑,笑的时候还留着一串哈喇子。
02
看着同龄人,如果一个个过得都比自己好,车、房、收入,哪一样不好,都会成了扎在心里的刺一样,不舒服。
很自然的,我们会把这份比较放到孩子身上,小宝说话慢,我急,牙长的慢,我急,走路慢,我也急。我急吼吼的希望他什么都能比别人的孩子好,但想到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再看看小宝在一旁专注的拿着茶杯盖子去盖茶杯,一次两次一直到N次,他一点都不急,一边玩一边乐呵呵的笑。
我的心就软了,我只想要他无忧无虑的那份笑,只要他各方面都在健康的指标里就好,跟着他成长的步骤,不强行干涉,只适时引导。如果长大了,上学了,可以给他竖立良好的榜样,但不会跟他说,你看看谁谁谁,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所有的好心,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只会起到反作用,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小的时候,家里人会拿我和妹妹作比较,我比较安静,妹妹比较活泼,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我被欺负了,都是我妹上前跟人吵架的,当然了,我跟她闹别扭,自然是吵不过她的。
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比较坐得住,成绩也相对好一些,家里人会比较着说,让妹妹多向我学习,责备她没有我这般认真努力,因为两家住的比较近,叔婶甚至会看我屋的灯几点关,弄得我和妹妹都很不自在。
他们总在强调我是因为用功,花费了时间才会成绩好,甚至会说,你妹聪明,就是都没用到学习上。这些对我们俩来说都只有负面的影响,对我来说,他们没有肯定一个孩子的付出,甚至语气中带着你不聪明的暗示,而对妹妹来说,她活泼的性子,泼辣直白,成绩虽不算很好,但也有自己的长处,并不能只以成绩来评判,再者,学生认真学习是应该的,学没学好是另外一回事,但不能让她以为自己的不好是因为聪明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这只是个借口。
我的好不应该成为你借口的理由,你的好也不应该被大人们视而不见。
03
跟小闺蜜聊到这个事情,她说,感觉自己确实会寄托一些东西在孩子身上,尤其是我自己没有能够做到的,反倒是希望TA能做到,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想到最近大热的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爸爸有个冠军摔跤梦,但一连生了四个都是女儿,偶然一次发现女儿或许有摔跤天赋,就虎爸一样去培养孩子们,尽管孩子们是反抗的,但在印度她们如果没有选择这条路,或许就只能在十几岁就嫁给了从不相识的人。最终靠着爸爸的培养和孩子们的努力,终圆了梦想。
我们会本能的把孩子跟不同的人去比较,然后就会生出很多希望,我们也会把孩子跟小时候的自己比较,如果孩子不如我们小时候,我们会认为TA不争气,一代不如一代。如果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好,或者稍有天赋,我们则会希望TA能更好,以此来弥补内心未完成的缺憾。
那虎爸的做法难道就不对吗?我认为,希望本身是件好事,但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的:
第一:注意孩子的年龄。如果孩子比较小,自控力就比较差,那比希望更重要的是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然后慢慢引导,到孩子年龄稍大了,自控和承受能力相对较强了,才能考虑比较规律的课程频率和强度,但也要在承受范围内,否则过了压力承受的那个点,就会物极必反。就像是兴趣变成了工作,刚开始很高兴,但每天都要加班,变得没了生活,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大多是反感。
第二:注意希望和现实的落差。起点到希望的终点,大多时候不是直线。孩子不是轨道上的火车,不会一直沿着家长们划定的轨道行使,家长可以给孩子划定轨道,因为他们能看的更长远,这也是给孩子做的规划,但这个轨道必须是跟孩子一起商量划定的,而不是强加于身的。孩子也总有走偏的时候,强悍如马友友,还有走偏的那几年呢。这个时候家长的引导很重要,而不是生拉硬拽的拖回来,人回来心不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你的比较会生出希望,但你的那份希望应是助孩子一臂之力的,而不是从此绑住了TA的手脚。
对孩子的教育,更好的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以已之短比别人之长,去打压TA的想法和创造力。
对孩子的教育,更好的是因势引导,而不是拿孩子和范本去比较,那只会把TA培养成流水线上的精美成品。
对孩子的教育,更好的是正面管教,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比较后,用打压人的话语磋商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