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陆澄录之七
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行先具者。
这段问答翻译过来如下:
陆澄问:圣人能够根据情况随时应变,莫非这也是事先就预备好了的吗?
先生说:怎么能预先准备得那么多呢?圣人的心像是一面明镜,只需它十分明亮,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反映的,能够随着感触而应付自如。镜子里不会有先前照见的东西存留,也不可能有没有照过的东西先出现在镜子上。
这段话,让我思考了很久很久。
陆澄问的是:圣人为何能够在每一件事上都能应对自如,是不是做好了准备的?其本意应该是对圣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泰然自若,坦然以对的状态颇觉神奇,于是发问。
王阳明的回答却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只要保持明亮,就能够照见每一个当下,所有的应对也只是针对当下,并无任何的提前准备。因为镜子里既无以前的影像,也不会出现尚未照见的影像。
乍看上去很有道理,可是仔细想想又有些不妥,镜子只是照见当下,可是与应对的灵活自如,泰然自若有什么关系呢?照见只是照见跟解决问题有什么关联呢?就像我如果觉得现在镜子里的自己很丑,可是这能代表什么呢?没有解决问题啊!
而后,王阳明又说:周公制礼作乐,以示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孔子删述六经,以诏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这长长的一段话说下来,又有点绕,尧舜不制礼作乐,与周公制礼作乐又存在着什么联系呢?镜子明不明亮,与东西来照又有什么关联呢?
此间一个“明”字究竟要作何而解呢?
在这像道理又不像道理的一番话前,我困惑不已。突然,我想起了“人心如镜”这个成语,不如看看字典上如何解释这个词的先。
“人心如镜”意思是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义。出自宋·洪迈《夷坚丙志》第10卷:“且谓人心如镜,须管常磨,勿令尘染污,自然聪明。”
古人以铜为镜,如若铜镜不能常打磨保持光亮,势必就会模糊不清,也就无法看清楚影像。试想一下古时女子对镜梳妆,倘若镜子朦胧难见,这妆大概是会化不好了。也不知双眉上的黛粉可深浅相同,唇上朱砂与腮边胭红是否浓淡相宜,头上云鬓是否光滑,珠钗是否与衣衫相称。
如此联想一番,上面的话仿佛又是可以连起来的。镜子之所以要光亮可鉴就是为了能看得清楚,只有看得清楚眼前的状况才能知道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因为明亮的镜子能够将当下我们自身以及身边所有的一切清楚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若眉毛深浅不一,则调整至一致;若衣衫头饰不相称,便调换至相称。当下只解决当下发现的问题。推之及人事,才发现果然是心能照见问题方能解决问题。
在尧舜时期,人们尚且蛮荒,需要的是建立的制度,团结人民一起提升人在自然界的生存能力。于是他们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改善生存环境以保证人们安稳的繁衍生息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心中能清楚明白知道当下面临的问题,所以他们就去解决那些问题。
而周文王时期,人类的文明又进化了一步,人的思想更加的多样化,这个时候国家需要安定就需要通过统一信仰以形成更大的影响号召力,让社会更加稳固。这个时候创建礼乐文化就能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让百姓走出原始的野蛮不化,开始有了羞耻感,懂礼尊礼,进而能更好的修身养性,追求更好的生活。
尧舜和周文王,他们之所以能被后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们能够清晰的意识到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而能去做出相对应的思考和行为,并且很好的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反之,尧舜如果在他们的时代去制礼作乐,又或者周文王在他的年代亲自带着百姓去修渠治水,可能他们都不可能成为留名史书的圣人。
这一番对文字的细细之后,我突然发现,有太多的人走错路的原因就在于心不明。而现代社会更多人的焦虑也来自于心不明,以致于思想和行为都错了位。
看见别人公费去旅游,在朋友圈里面晒出的蓝天白云沙滩,美景美食美人,你的心也动了,是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什么自己不去看看呢?可是再想想出去旅游一趟要花上大几千的费用,如果去旅游了,旅游回来就等着吃土吧!于是开始焦虑为什么自己不能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什么自己的生活过得如此窘迫?接着在自己朋友圈里刷上了一番自怨自艾:什么时候我才可以说走就走?
看见一起走出校门的同学,刚毕业没多久就开上了小车,俨然一副事业有成的模样,而你却刚刚与一个薪资待遇较好的职位失之交臂。于是心生焦虑,别人都已经开上小车了,自己连养活自己都还成问题,这世界对自己到底是有多不公平?心生不忿的喊出:今日你看我不起,明日你高攀不起。
看见上级既能拿着高薪还能时间自由,一边拿着手机指挥着工作,一边还能在健身房中挥汗如雨。你每天忙得分不清南北东西,依然工资微薄,连看个电影都已经找不出时间,更别说带女朋友去旅行。于是心中焦虑更生怨怼,愤愤不平的叹息:真是同人不同命!
不管你是自怨自艾还是心生不忿,又或者愤愤不平,其实都是心中不能明而已。
别人能去旅游,是因为自己辛勤工作换来的公司奖励,并不是自己去挥霍装逼。你焦虑有用吗?人家行万里路后是为了更好的再次出发,你想行万里路仅仅只是因为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可是当下你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做好工作,如果赚更多的钱,只要做好了这些,你还怕以后不能说走就走吗?
别人能开小车,是因为父母有钱,但是买了车的代价是每个月要自己养车,他同样面对着职场发展的考验,而因为那部车他比你有着更大的压力。你有啥好焦虑的,如果你有真材实料,没有人可以看你不起,如果你只会耍耍性格,将来或许更多攀比。当下你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是赶紧找对平台,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向你的目标迈进。只要勤奋努力,善于累积,车子将来不会是问题。
你的上级之所以能够拥有令你羡慕的待遇,一定也需要承担你所不能承担的压力,同时具备你现在所不具备的能力。你没有资格愤愤不平,你要做的是向他学习如何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不是每天像只没头的苍蝇。如果你具备了他那样的能力,今天的他就是明天的你。
原来,我们都没有看清楚自己,因为我们心中没有这样的一块明镜照见自身照见当下,所以我们不知道是哪里不对,也找不到调整的方向,于是变得无路可走,懵懂而行。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来有一面镜子真的太重要了,每个人都应该要给自己找到一面可以照见自己照见当下的镜子,最好的那面镜子就是你的心。心如明镜,方能见路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