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本书相遇,也要看机缘。尤记得2016年送过别人这本书,那时我自己还尚未看过。2017年春节后,朋友却在回上海前把她的这本书留给我,拿走了我的《老残游记》。它躺在我的床头,压在一摞书的最下面。
连日阴雨,回老家时带上了它消磨时间,只因手头的书除它而外只剩一本《乡土中国》,也是买了好久,看了一半便搁到了现在。
一
菲茨杰拉德的书,所知的只此一本,之前已经看过了电影。盖茨比,一个传奇式的神秘人物,夜夜笙歌,豪华的住宅,盛大的宴会,招待各种各样的人物,然而,宴会上从来少不了他的流言蜚语。他的宴会,不是为了结交名流,也非炫耀财富,只为了期待有一天,那个五年前的人能翩翩而至。他在这里,也只因她在对面。这里于他而言所有的意义,就在海湾对面那盏绿灯,他心中的明月光——黛西。这样的守望,让人多么动容,然而,彼时的明月光,已经变成了一个富有,美丽,也庸俗的妇人。一场争执,在昔日的爱情与体面的丈夫之间,她犹豫不决,也最终选择了丈夫,只因丈夫的财富才是更让她踏实的东西。然而,对于一个原本就生活优渥的小姐来说,有什么可指摘的呢?
只是,盖茨比死了,为她而死,她没有去送葬,甚至早早就和丈夫出游了,她的冷漠才是一种让人绝望的东西。
二
这个故事之所以出名,也并非只因它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黛西是盖茨比的梦想。他因这个梦想,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了一个富翁,而这个梦,最终破灭了,也毁灭了他。这正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迷惘的一代美国人梦想的破灭。盖茨比家里的宴会,仿佛一个纸醉金迷的社会,人人在那里放纵自己,人人在那里燃烧自己。然而宴会散去,一切都似乎变得不再真实。这样的纸醉金迷,在盖茨比死后彻底崩溃,昔日的热闹的宴会,大家亲如一家,然而,谁也不认识谁。没有人在意你是谁,雨送走了盖茨比,也送走了这场夜夜笙歌的热闹。一切,真的只是一场梦。
三
这部小说的开头,节奏是缓慢的,层层的铺垫,让人几乎读不下去,你总在别人的流言蜚语中,揣测盖茨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然而,这个人也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后半部分,故事又是非常紧凑的,所有的真相,故事的高潮一下子铺开,在一个极热的午后,摊牌,争吵,纠结,选择,都随着一场车祸结束。然后,故事又是缓慢的笔调。盖茨比的身世真相缓缓展开,他的死亡,他的葬礼,他的身后事。故事的结构是清晰的。
四
雨下了一天,盖茨比连同他的故事也都在雨天埋葬。世上真的有这样的梦吗?一个人的一生,都追随另一个人,却最终被这个或许早已消失的梦所毁灭。悲剧都令人唏嘘。那些“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追求,总让人好奇,除了人憔悴,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如果梦想会幻灭,时代会过去,人如飘絮,我们最终还可以坚守什么呢?没有了心中的明月光,生活会容易一些还是更艰难?人总要寄托一些东西在别处,生活一样会苦,但有希望,即使雨天,也一样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