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2020年了,回望自己的读书经历,一直都是有人在推着我们往前走,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每一次的求学阶段的更改,都是遵循着“优胜劣汰”准则,从小学到初中,因为是九年义务教育,在同一个小城镇里读书,哪所初中并无太大差别,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初三时,老师常常跟我们讲“要以最好的高中为目标”因此我们那时候有着很重的学业,但也很充实,懵懵懂懂,按部就班度过了初中,面临中考,我并没有考上城里最好的高中。这是我觉得的第一个打击吧。
到了高中,我忽然觉得,人生应该有个目标,比如考个好大学。高中的压力比初中大了许多,依旧是忙碌并充实着。
高中老师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到大学就没人管你们了,不会像现在这么忙碌了。不知道老师是出于什么原因说这样的话,在高中,我们真的对大学充满期待,认为其就是世外桃源。
在高中的日子里,认真学习,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然而当新鲜感褪去,又有一股焦虑袭来,高中老师说的大学没人管你,其实老师是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真相是,在宽松的环境下,依旧有人像块海绵一样拼命努力着,泡在图书馆吸取知识,证书拿了一本又一本,他们成为了我们口中的“某某又申报了校级、省级课题。”日常谈资。大学的迷茫最可怕,我们想要努力,却不知道从哪里努力起,整天沉浸在游戏世界、某音,沉浸在浅娱乐的泥潭中,那些依旧在努力的人,毕业后,他们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模样。
人脉真的很重要,但如果是建立在饭桌上侃侃而谈的人脉,真的可以大方抛弃。好的人际关系是在建立在对方看到了你的价值,你也依赖对方的价值的基础上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让别人看到我们的闪光点。我曾经就犯了一个错,在学院的辅导员和一部分同学心里留下个坏印象,之后的入党、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类似的荣誉,我算是被提早踢出了局。我也觉得有愧于他们,有什么事也不敢麻烦他们。真的,自从这次后,我的大学变得曲折了许多。
融不进的圈子,就不必强融,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欲成鹰,别与麻雀同巢,欲成虎,别与狼同行,叔本华说过:“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不必刻意地去讨好谁,孤独是一个人成长的难得的宝贵时光。我刚进入大一时,我觉得要锻炼自己,于是加入了很多的社团,但其实很多的社团都是流于吃饭聚会这类的团建,我作为一个新人,不好意思不去,我本来是个内向的人,去了我觉得很难受,并没有人与我互动,后来我退出了,享受着难得的空闲时光,我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写作一个小时,虽然这些文字并不值得去分享,但当我现在看起来,是感动满满。
一个好的原生家庭真的太幸福了,在知乎上有个话题“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不好?”,在农村里,大多孩子从小便受教导要节俭,这种思想到了大学,局限性就慢慢暴露出来了,他们会攒钱,但不懂得投资自己。把钱攒起来,本质上是一个人缺乏冒险精神和投资意识的体现。我曾带我的父母参观了我的大学校园,当我们看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时,我的父亲跟我说了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家庭是没有钱的,创业这种东西不适合我们,万一失败了,整个家庭连生活都是个问题。”这也使我从小变得自卑,认为好的东西我不配拥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不一定是富裕,但明事理。懂得理财,教给孩子的是敢于犯错的勇气和背后默默的支持;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会让人的视界变得宽阔,个人变得阳光,当知道自己的不足时,不是藏匿起来,而是在无人知晓下默默努力。
大学,是美好的,它是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块布,以后,你面对社会的残酷,希望你无愧于大学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