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打小就喜欢出风头。小时候每年过年,大家围坐在一起,我总爱出来讲个小笑话,或者是讲个自己刚从书上看到的小故事什么的,周围的大人都瞅着我乐,我爸妈也开心,感觉给他们脸上挣了光。
“行,这孩子有出息,不怕生,口才好”
长大了,更爱上台说话了,但凡有说话或者演讲的机会,从得到消息的时候就开始激动了,心里满满规划的是自己上台之后下面满堂喝彩的样子。
出过丑,没准备好,上了台,手心发汗,心脏砰砰跳,非得自己声音大起来才能感觉自己不紧张,全场演讲像是在冲下面喊话。
有的时候上去说完,下台之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什么。后来想想,这实际上是对听众不负责任。你自己都没弄明白的东西,怎么好意思去和别人讲?
也有感觉不错的时候,辛苦准备一个多礼拜,提前预演,把注意事项用小纸条写的密密麻麻的。内容当然是自己熟悉的,人也是自己差不多熟悉的,这种感觉就不错。上台讲,越讲越舒服,下了台,别人树大拇指哥,自己也就坦然的接受了。
但要是换个环境,换一群人,换个气氛,那就完蛋了。一个是自己成长时间有限,肚子里确实没那么多货。另一个就是下面坐着的全是不熟悉的人,我也紧张。
喝倒彩的有,低头玩手机的有,我还控制不住自己老要去看这些不配合的人的反应,那就全玩完了。不至于在台上一句话都讲不出来,但是前言不搭后语,说圈圈话,还是会存在的。演讲的效果就差的很。
之后慢慢发现,演讲这个东西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即便是我这样性格比较外向,而且有机会上台演讲的人,在陌生场合演讲,没有刻意训练过的话也会抓瞎。
记着那会听课主持人提的第一个问题是:
你们觉着中国人怕什么?
回答五花八门,有说怕生病的的,有说怕穷的,有说怕这怕那的。然后主持人说:你们寻思寻思,周围人是不是都害怕上台讲话?
后来想想确实是这样,大家成长经历不同,性格各异,有我这样爱上去讲话的,那就肯定会有那些一上台就如同上刑场一般的人。而且这些人肯定是大多数。
但是演讲,或者说通过某种方式来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是人人在生活以及工作中都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没有这种能力,不一定会多惨。但是有了这种能力,小到聚会联谊,大到演讲授课,你一定会有用到它的地方。
我们常常把最常用的能力归结为天赋,例如写作,例如说话。但在一定程度上,越是这样常用的东西我们越是需要刻意的练习,或者说,去掌握比较科学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改善。
比如演讲,我之前都是自己讲,感觉自己讲的头头是道,状态绝佳。后来下面摆了一个录影机,边讲边录,等自己讲完了回头一看,左右摇摆,词语老套,互动几乎为零,看完以后自己羞的抬不起头来。
我个人觉着,如果你之前从来没演讲过,那么优先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紧张。
即便是拿演讲或者培训这个能力来吃饭的人,天天面对听众的人,上台也会有或多或少的紧张。因为每次的人都不一样,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个情况,你一样,我一样,大家都一样。
适度的紧张可以让你保持状态,但是过度的紧张就会造成声音发颤,手脚发麻,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
听完课,结合自己的经验,我个人有几个小建议:
1.核心且最重要的关键点:自己讲的内容自己一定要认同,同时熟悉。不认同的观点,不熟悉的观点,你讲出来,味道全是变的,越讲越难受。所以说生搬硬套毫无作用,自己消化的知识点或者想法,自己最熟悉,同时自己也最认同。台下观众也会认同。
2.站住,站稳。切忌东摇西晃或者小动作太多,可以想象自己脚掌和地是粘在一起的,要用脚去抠这个地板。
3.穿的帅点。当然,不是说你要用发油把头发打起半米高,而是自己要有演讲风范。对于任何上台的演讲,拒绝球鞋和套头卫衣的做法是一定的。一套简单的西服或者一件干净的白衬衫,听众的感觉好,自己的感觉也好。
4.多互动。千万不能在上面一直讲一直讲,你会发现讲的超过15分钟有一半的人就溜号了。在讲的过程中寻找那些关注你的人,比较认真听的人,向他们提个问题,问问想法。和他们的互动会让你放松下来,同时可以抓回一部分溜号的人的注意力。
5.宣布利益点。对于演讲,如果你希望大家用20分钟好好听你说话,那么你一定要给出30分钟的好处。大家总是对别人漠不关心,但是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一句话都不会放过。当你抛出一个不夸大,但对在场的人足够有吸引力、足够相关的演讲内容,放心,所有人都会聚精会神的去听的。
6.去讲。万事开头难。任何不熟悉的事情,挨耳光子的遭遇肯定跑不掉。冷场了,下面起哄了,不敢上台了,不管什么样的问题和阻碍,当你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实际上你都已经向前面迈了一步了。不需要和别人比,这次比上次好,下次比这次好,足够了。
有时间的话,找个机会,上台讲几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