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容
写给树爷建立的URC离职员工群
说明:仅仅从我的视角出发,主要是2002-2012年的事情,其中2010年之后我已经比较游离了,所以肯定有不符合真实的情况,不足之处大家请补充
我来这个部门的时候,2002年春,这个部门用现在的语言来描述,就是一个创业部门,研究院内部的实验产品,所以头两年都不背KPI的,就是让大家学习的。
当时部门成员有陈柏鸿,在我心中,尽管那个时期他还很年轻,可是已经是怪蜀黍的感觉了。还有兰晓飞,开始我尊称她为兰姐,可是联想文化不都是叫后两个字么,就只叫晓飞了,倒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和我同一个月加入的还有李艳。这四个人,一起拜顾问袁小伟为师,我们不像同事,更像师兄妹。每周五下午固定的workshop,一起探讨一个主题,那个时候我记得我做的第一个主题就是袁博士交代的,去死磕一本英文书,叫Anthropology photography,难死我了。也记得柏鸿第一次给大家讲解Usability test,就是用角色扮演法,让大家受益匪浅。袁博士分享过一个主题,是discount user test之类的,不就是现在说的敏捷用研么。
领导是杨万丽,因为她的正职是研究院副院长,所以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是她对用户研究是极其有热情(后来接触优秀的老大多了,发现他们不是对用户研究有天赋,而是本来就善于洞察人性和学习,而这两点是用研的基础),而且又充分放权,尊重他人的专业,所以在她的管理下,大家就像家人、同学一样相处着,没有啥规矩和等级,大概这个时候就种下了这个部门的文化基因,搞得10年以后,从BU来的李向阳看到部门同事们抢着拿水果茶,那叫一个不顺眼。
万丽有三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第一件事情,是做手机的调研,万丽亲自去广州做用户访谈,当时还是保密的B计划,她一个人带着箱子在街上打电话问路,差点被抢,HR头头欧阳心疼她,说“你怎么自己做这些事情啊?不让员工去做”,万丽说“就是要学习一下”。。。第二件事情是总监级别以上的管理人员的述职,当时另外一个女高管(忘记是谁了),说她特别佩服万丽,因为就两个字“正直”,我觉得女高管评价女高管用这个词儿,那是相当高的评价。第三件事情,就是非典时期,大家带着口罩头脑风暴,万丽想出了香水手机的概念,那时候她兴奋的像个孩子,马上给老贺打电话。那个感觉,哪里是管理综合部同事们评价的那个严厉得吓人的女上司啊!
用户研究项目做多了,自然有“客户”找上门来了,也就是研究院其他的实验室和BU,URC开始招募视觉设计师,李雪莲和陈能容,我记得第一次见到李雪莲的时候,我是被她吹弹可破的、白里透红的皮肤惊到了,她带来的面试作品,是一副长卷国画,不可否认,李雪莲的到来,大大提升了整个部门的审美调性。解晓微和高建忠,一个是从外面招进来,一个是其他实验室转过来的,都是技术背景,做着现在看起来就是产品经理的活,从用研到交互设计到定义产品,无所不能。后来还有从联想软件调过来的郑锦亚,因为不能和老婆在一个部门,就投奔我们啦。
非典时期,是我们部门集体学习的暴增时段,因为隔一天上一次班,大家还都分成两个组,每个组隔天上班,没什么特别大的项目,所以大家都在边学边做,我记得我做工作记录,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学习了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各种可用性测试方法摸了个透,应用在项目里,我记得我和李艳先后脚应用启发式评估,还做出了两个版本来。
2003年春天,我们招到了浙大心理学的张光强,留着鼻血来报道的心理学博士。这是一块宝啊!好为人师的满嘴吐露都是专业词汇,心理学各种实验法说起来数如家珍,每个报告都写得好像学术论文。以前我们去参加HCII、ACMCHI之类的学术会议,那都是要专门带付眼镜装学究呢。张光强一来,不用装了,天然学术范儿,严重提升了部门的专业性!
在光强的光晕下,以及陈柏鸿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下,同样是博士的、出身更加华丽的罗婷无辜中枪,第一次面试URC未果,只好委屈求全,先去IDC曲线救国了。哪知道3年以后,张光强和罗婷,珠联璧合,把笔记本业务有声有色撑起来,艳压上海滩。光强走后,把这一遗产毫无保留继承给罗婷,又养大一个团队。。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