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索罗门:“几天前我还跟家人在一起,在自己的家里,现在你告诉我什么都没了。你说不告诉别人我是谁就是生存之道,可是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是生活。”
二、安斯比:“监工虽然是个可靠的职业,但从精神层面讲可不轻松,一个神志清醒的人,不可能一天到晚不停抽打别人却不会迷失自我,这种工作会让他要么找借口让自己的精神不受影响,要么设法无视自己的罪恶感,我选择无视(酗酒),而且很频繁。”
三、贝斯:“你是花钱买了他们,法律也承认持有他们是你的权利,但是很抱歉,法律也未必都是对的,假设他们颁布了新法,剥夺你的自由,让你变成奴隶,只是假设。”
艾普斯:“没有假设。”
贝斯:“法律会变,艾普斯,但普世真理是不变的,有一个事实,简单明了,只要是真理,就对所有人都适用,不论是黑是白。”
四、贝斯:“我在这个国家旅行了近二十年,自由就是我的一切,一想到明天早上就能离开这里,我就倍感欣慰。我的生命对别人无足轻重,但你的生命对很多人来说意义重大,但你要我做的事,先生,我感到害怕,我得说我确实感到害怕,不只是为你,也为我自己,但我会为你写信的,先生。如果能让你重获自由,那将是我的荣幸,也将是我的责任。”
――《为奴十二年》
不同时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那代人的痛,但相比其索罗门那个黑人被视为猪狗的时代,我们确实生活在了一个自由的幸福年代,至少比起他们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但人的欲望无穷,即使在这样一个自由的时代,我们仍有很多的人随着欲望的泥潭不停下陷,索取更多。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当生存都无法被保障的时候我们还会所要尊严么?至少在影片里索罗门经历了这样的心理转变:由原先的“可是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是生活。”到之后的“我是为了生存!”你说索罗门屈服了,他确实是,因为周围的一切迫使他不得不改变,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下尊严,舍弃了自由人的身份,作为奴隶普莱特顽强的活着,但他又没有屈服,因为所有表象的下面是它自始至终未曾改变的对家人的思念和回家的期望,所以有了他舍弃“索罗门”的名字,有了它苦伸双脚免于吊死,有了他相信安斯比的虚伪承诺而差点丧命,有了他目睹同伴死去仍攥紧拳头高声歌唱,也终有他遇见贝斯重拾自由的希望。只有心怀希望,“可能”才有可能。
影片里有几处场景令我难以忘怀,容我一一道来:
场景一:索罗门被监工勒颈吊于树下,踮脚苦支身体免于死亡,而周围的黑奴们如往常劳作。――当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岌岌可危,便无暇顾及他人,圣人或许“免俗”,但又有多少圣人呢?
场景二:受尽艾普斯折磨的帕茨恳求索罗门杀了自己,脸上满含笑意。――当一个人活得毫无尊严,死亡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恩赐,人是自由的生物,因自由而活。
场景三:一名黑奴在劳作时死去,黑奴们为他举行了葬礼,葬礼上大家唱起了欢快的歌,索罗门流着泪唱着歌,天阴沉,风萧萧。――人们是在为他重获自由而高兴,还是提醒自己要坚强?
场景四:四处流浪的贝斯听了索罗门的经历,答应为他重获自由帮忙。――生活中总有奇迹,逆境中总有贵人,只要相信并坚持。人与人之间最伟大的感情就是相互理解。
以自由之名,与命运抗争;以希望为舟,向心中之光。
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欢迎订阅:mabulimantou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