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做交互设计的时候,经常会接触到一种论调,就是尽量少地让用户点击,尽量减少跳转的动作,在尽可能少的操作步骤中展示必要的信息。
它认为,过多的点击操作,过多的层级,过多的页面跳转会增大用户的学习成本,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然而,这只是系统性的交互设计当中,较直观且易被理解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没有将它和产品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最终效果或许会适得其反。
但是,由于一些以偏概全的传播,加上产品设计者们一劳永逸的浮躁心态,我们往往会盲目奉行这种设计理念去提升产品的易用性。
反而有可能破坏了产品的易用性。#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usability is the degree to which a software can be used by specified consumers to achieve quantified objectives with effectiveness, efficiency, and satisfaction in a quantified context of use —— Wikipedia
通过维基上对易用性的解释可以看出,有效、高效、舒适地完成用户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评价产品易用性的关键。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有效、高效、舒适呢?
在搞明白这个问题之前当然要先理清用户的目标(需要拆解任务)和各页面之间的关系 —— 简单来说就是弄清楚用户需要在这个页面完成什么目标才最合理。
——
比如一个列表页,用户的目标为:
从列表中找到想要的条目并点击进入。
拆解:
进入列表 — 浏览列表 — 阅读标题 — 阅读辅助信息 — 作出选择 — 点击进入
要优化该列表页的用户体验,重点就在于优化“找到想要的条目”这件事。
很多产品设计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多的辅助信息,方便用户参考,或为了引导用户留意产品的某部分功能,将过多的信息摆放在一个页面里,因为看似这些信息都是用户需要的,都能帮助用户更容易地选择想要的条目。
我们往往认为这样做是可以提高易用性的,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过大的信息量反而会让他们无所适从,毕竟用户注意力有限、处理信息的精力有限、屏幕大小有限,用户只会对使用这个页面感到疲倦。这就是 信息过载 的表现,反而是降低易用性的。
但我们在UX设计中常常听到的是:
“这个怎么需要点击进去才能看到呢,体验太差了”
“这个应该放到外面吧,藏得太深了,用户很难找到的,体验不好”
“这个放到外面吧,肯定可以提起用户的兴趣的”
因此呢
通过各种用户研究的方式,找到真正的必要信息,真正能帮助用户快速、轻松地完成目标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一定是最全面的,但必须是最有效的。
我一直坚信人机交互界面是要会呼吸的,就是俗语说的避重就轻,一切以用户目标为导向,产品的信息展示也是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