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小肚
不得不承认,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各种决定。有生活上的简单决定:
——今天开车上班,还是坐地铁上班。
——是否吃晚餐。
——是否参加晚上的聚会。
还有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重要决定:
——高考失利,我应该选择复读,还是将就已考上的学校,或者是出去打工。
——大学毕业后,我应该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如果决定就业,那是在家乡考公务员,还是毅然去北漂。
——是否该和这个交往了多年,对自己不错,但是没有上进心的男人结婚。
——买了中石油的原始股,如今砸手里了,是该继续持有,还是忍痛割肉。
——意外怀孕了,但正值事业上升期,这孩子到底要不要。
在生活、理财、娱乐、就业等方方面面,我们都离不开决定。要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生活的质量取决于自己决策的质量。决策能力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而如何才能够提高这一技能呢,《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这本书短小易读,全文干货,理解了这本书,我们将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而这将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乃至一生。
--理性决策六个步骤--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性就是你和梦想之间最短的距离。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理性决策六个步骤
——识别和确定问题
——确认决策标准
——评估标准
——制定备选方案
——评估每一个备选方案
——选择得分最高的方案
举个例子,比如在大学毕业后就面临着各种选择,假设利用“理性决策六个步骤”。首先确定问题是“毕业后该如何选择”;确定我认为的重要标准:能够锻炼自己、使自己增长见识、经济上承担的起,有发展;评估这几项标准的排序;制定备选方案,比如:去北上广深就业、在本省省会就业、考研、留学、或者考家乡公务员;评估各项方案并打分;选择得分最高方案,比如去北上广得分最高,则选择去北上广就业。
其实在很多大的决策上,理性决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买房、置车等,花些心思按照这个步骤做出决策,也许会影响你未来几十年的生活。
--决策时会出现的倾向和错误--
手里持有的股票持续下跌,好多人都喜欢去论坛里看看大家是如何评论该股票的,偶然遇到有人说这只股会涨,多半自己在心里会表示认同,可以第二天再看,发现该股依然在下跌的路上前进着。其实这是“证实偏差”:我听到的是我想听的话,我们寻找信息来再次确认之前的决定,而忽略掉那些与我们判断相矛盾的信息。
经常有情感咨询问:我和男朋友相处5年了,有感情基础,但是他就是没有上进心,让他找工作他也不找,分手吧,我们都已经谈了那么多年了,分了可惜,不分吧,我真是看不到未来,知心大哥,我该怎么办?这时候应该介绍给她一个名词,“沉没成本”,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今天做的决定只影响未来,而不是过去,所以做决定时,不要注重过去的亏损和成本,否则将越陷越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股票的割肉,及时止损。
我“一气之下”就辞职了,我“一时冲动”买了个LV,我“头脑一热”就和他登记结婚了……这些带有情绪的决策不仅影响决策的进程,更影响决策的结果,而理性决策过程是不应该带有情绪的,因为多办我们会在决定后遗憾。
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在书中提出了17种大多数人做决策时会出现的倾向和错误,以及解决办法,我们或多或少会在这17种倾向与错误中找寻到自己的影子,比如上文提到的“证实偏差”、“沉没成本”“情绪影响决策”。
而我们又该如何学会做出好决定呢?作者提了9条核心内容:
——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
——一切都始于目标。没有目标,我们将无法做出理性决策,而且也很有可能会后悔做出的选择。
——使用理性决策六步骤。
——不做决定也会有成本。因为难以抉择就迟迟不做,这也要付出成本,比如你怕离开稳定的工作而维持现状,那你将付出的是一辈子碌碌无为的成本。
——了解你的性格倾向。决策风格、风险承受能力、要把事情做到最好还是容易满足、控制向、拖延症、冲动、情绪控制以及过度自信,在书中可以测试自己这八大个性因素。
——寻找与你的信念相悖的信息。给自己唱唱反调,看看我们的决策是否仍能站得住脚。
——考虑一下没有偏见的局外人会如何看待。中国有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不要赋予随机事件任何意义。不要看某人没上大学现在却是老板,这毕竟是少数。
——犯错误没关系。不要因为存在潜在的失败可能就错过一些成功概率很大的机会。
--你的人生,由你做主--
通过我们做的决定,我们有力量来控制未来。这本厚仅9MM的书告诉我们:决定塑造未来,小决策会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决策能够影响我们的人生轨道,你的人生,由你做主。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