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数据表明,团体治疗在效果上不亚于个体治疗,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在团体治疗中受益。
在团体治疗开始之前,团体带领者或治疗师,需要对报名参与的来访者进行筛选,排出那些不仅无法在团体治疗中获益,甚至还会阻碍团体发展的来访者。
在我参加过的两个正式团体开始之前,带组老师都会花30到90分钟与报名人员进行一对一会谈,了解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入组动机和近期生活事件、心理状况等。
确保每个被选中的来访者都具备基本的团体成员“功能”,能够协作完成团体互动过程中的各项任务,是每个带领者和治疗师在团体治疗开始前的第一项工作。
然而,入组筛选并非列出一个“适合”清单来对照考察申请入组的来访者是否符合条件,而是设定一些“一票否决”项排除不适合的人员。
因为在团体治疗过程中,要通过临床研究数据获取“适合”清单极其复杂,但通过实践研究确定一些“不适合”条件就相对容易。
因此,有经验的带领者或者治疗师只需要识别那些无法投入治疗团体的来访者并将它们剔除,然后接受所有剩余的来访者。
那么,什么样的来访者不适合团体治疗呢?
参与动机不足
如果一个来访者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动机参与团体治疗,比如被家人、朋友或其他参与过的成员拉入团体,被他人“认定”需要改善,甚至因为周围的人无法忍受TA的古怪而被强行送入治疗团体,那么可以肯定地讲,这类人员并不是理想的“团体成员”。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助人自助”,治疗师和带领者在多数情况下是个体自我疗愈机制的激活者。来访者主动求助,即是确保这份潜藏于心的“机制”能够接收到正面信息并被激活。
因此,充足的自我改善动机,是重要的“疗效因子”之一。
一个被迫接受团体治疗的来访者,不仅很难在团体互动中进行充分自省,同时也极有可能拖整个团体的后腿,延缓团体动力的产生,对团体内的其他成员造成负面影响。
参与动机不足的来访者,还会出勤不规律,经常性迟到、早退,理由五花八门,表面看来为“不可抗力”,实际却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团体治疗放在“优先”位置。
因此,参与动机不足的来访者,即便成为团体的一员,也有可能在团体治疗初期脱落。成员的脱落会对团体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和变故
通常情况下,团体治疗会持续一段时间,对成员的耐性、稳定性有一定要求。
如果一个来访者在参与团体治疗期间需要面对大量的外部压力,或者与生活中很重要的人面临关系破裂(如离婚),在此类较大的心理刺激下,成员很难有足够的耐心探索与团体内成员之间的关系。
普通人际动力治疗团体无法在短时间内对个体的具体问题给予回应,身处特殊生活事件中的个体,会感到团体无法给予自己足够多的关注和支持。
如果成员严重抑郁,团体治疗也不适合TA。因为在团体治疗的过程中,个体可能无法获得大量的关注,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被孤立感会加增加。
当个体的内部压力无法应对外部压力,而团体又无法及时缓解这种压力的时候,个体就会认为自己在团体中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对团体的信任度降低,参与动力减退,最终导致脱落。
正在经历较大变故或承受重大心理创伤的成员大量消耗团体的资源,其他成员也会感到不堪重负,让整个团体的发展变得缓慢。
缺乏心理领悟能力
缺少足够心理领悟性和内省力,很少进行内在自我探索,防御较强的人不是良好的团体成员候选人。
心理领悟能力是一种“内动力”,是一个人通过心理治疗产生行为改变的关键。
倾向于“外归因”,即将不良情绪体验归咎于生理因素或外部环境因素,这类人在男性当中十分多见,他们甚至认为心理治疗毫无益处,人类只能通过改变外部世界来处理问题。他们往往忽视内部世界的发展,按照头脑中的“规则清单”生活和工作,封锁向内探索的道路。
如果对内在精神活动、人际关系重要性持否认态度,不重视人际互动和沟通,不接受人际互动影响,则很难通过团体治疗受益,也很难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因此,一个适合的团体治疗参与者,需要是一个重视内心世界发展,能够从人际互动中获得满足感,并且愿意和团体一起努力构建归属感的人。具备这样一种基本的内省能力和自我探索倾向,个体才有可能从团体治疗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