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处不在的雷爆点
闺蜜和我吐槽,最近一段时间,她和青春期的女儿关系很紧张,每天都会吵架、冷战。事情起因只是她想阻止女儿在冬天穿露脚踝的裤子。
闺蜜的委屈、抱怨滔滔不绝:
寒从脚下起啊,这么大的孩子了,她还不懂吗……
新冠还这么严重,这个时候感冒,要惹出好多事情……
不是我女儿,我还不操这份心呢,她还嫌我啰嗦……
她还嫌我管得宽……
她现在都不跟我说话了……
balabala……
同样有养生追求的我,很好奇:你女儿为什么一定要穿这种裤子呢?
闺蜜斩钉截铁:
她觉得露脚踝的裤子显身材,就一定要穿,青春期的娃娃,要风度不要温度,气死我了……balabala
类似的冲突,在生活中、工作中,无处不在。双方各执一词,互不认同,冲突越来越激烈,后果越来越不可预料。
看到这里,估计读者伙伴们会浮现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冲突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长篇大论来解读,所以,本文先走出第一步: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和解决冲突,有什么关系呢:情绪激发冲突,冲突加剧情绪,情绪再引爆冲突……相互影响,螺旋上升。所以,要处理冲突,首先要控制情绪。
以上观点,就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在这本书里,剖析了情绪从起因、激活、到加剧、最后平复的整个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情绪的5步骤。本人亲测有效,推荐给读者朋友们。
2.情绪是怎么来的?
地球人都知道,控制情绪,非常难。从大脑神经上说,“理智脑”就很难战胜“情绪脑”,也有情绪控制“专家”断言:控制情绪是伪命题。
情绪真的是无法控制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知道情绪是怎么来的,作者有如下的解释:
人们对“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有很多解释,我认为其中最容易为我们所用的就是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三角形”(见图1.3),也有学者称其为TEA Model(茶三角)。
“T”代表Thoughts,即想法。
“E”代表Emotions,即情绪。
“A”代表Actions,即行动。
我们感受到的情绪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我们的想法以及行为是互相影响的。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调整自己的想法,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影响自己的行动,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我们任由想法影响情绪,进而控制行动,再让失败后的挫折感影响我们的想法,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情绪的发展过程是:
起因:我们看见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解读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产生了自己的想法。
激活:这种想法激活了我们体内的某种情绪。
加剧:在情绪的支配下,我们做出了某种行动→行动的结果刺激情绪变化→变化的情绪,让我们继续做出新的行动→新的行动结果再次刺激情绪变化。
平复:情绪强度下降→理智脑开始工作→行为脱离情绪支配→情绪平复。
以我闺蜜和女儿的冲突为例:
起因:闺蜜看见女儿在冬天穿露脚踝的裤子→闺蜜认为不利于身体健康。
激活:这种想法激活了闺蜜对女儿的担心。
加剧:因为担心,闺蜜阻止女儿穿这种裤子→女儿拒绝后闺蜜的情绪从担心变成气愤和委屈→闺蜜开始说教→女儿继续拒绝→闺蜜情绪失控,开始吼叫。
平复:吼叫一会儿,闺蜜体内的荷尔蒙含量下降,情绪强度随之下降→闺蜜的动作幅度降低、声量降低,直到回复正常→情绪平复。
其实,熟悉认知疗法的读者伙伴,会觉得这个过程并不陌生,因为这个过程也可以用心理学ABC理论来诠释。所以,使用哪种理论不重要,只要能帮助我们理解“情绪是怎么来的”,就足够了。
3.情绪可以被控制吗?
我们再回来说说“情绪是否能被控制”这个问题。
回想一下,面对情绪,我们会有哪些反应呢?
比如孩子哭了,我们可能会说:
——不要哭了,有什么好哭的!
——不准哭,你还好意思哭!
比如孩子害怕,我们可能会说:
——怕啥嘛,根本不可怕!
——不要害怕,大胆点!
比如孩子考试得了高分,我们可能会说:
——如果这道题做对了,你还可以再得一分!
——继续努力,下次继续得高分!
以上都是我们非常熟系的处理情绪的场景,我们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我们也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这种处理方式。于是,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了情绪爆点,我们也是同样的反应:
比如两个成年人吵架,我们可能会说:不要吵了,斤斤计较要不得……
这些已经被我们植入潜意识、成为我们本能的、处理情绪的方式,都有一个相同点:否定情绪,类似于用“堵”来控制水患:大浪袭来,我们垒高堤坝。水如果没有漫过堤坝,就是控制成功,如果溃坝,那就是控制失败。
因为这种方式已经成为本能,所以,我们才会觉得:控制情绪是伪命题。
堵不如疏:“堵”当然会失败了,但“疏”是有效的。控制情绪,我们还可以用“疏”的方式。
4.控制情绪的时机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疏”的方式:三思而后行。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控制情绪的步骤,就是对这个方法的详细注解:“察一想一说一问一转”,5步轻松化解情绪冲突。
从“被情绪牵着鼻子”到“牵起情绪的鼻子”,也不过是一念之转罢了。想要做到并不难,根据认知三角形,我们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步骤:
察:感受到情绪波动时,先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再试着描述自己的感受。
想:想一想这种情绪是由什么想法产生的,然后列出其中有决定性影响的那几条。
说:说一说自己的认知三角形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再把它画出来。
问:问自己“我还可以从哪些不一样的角度去想”。
转:观察一下你的新想法会让你的情绪发生什么样的转变。“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往往用来形容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同样,“一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是成立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只是那另外“九百九十九个角度”,不易被我们察觉。千万别低估自己,更别低估自己的想法。当我们察觉到那“九百九十九个角度”后,我们会和自己的情绪走得更近,并且更能掌控自己的行动,在良性冲突中勾画我们的美好人生。
上文我们说到情绪发展有4个阶段:起因→激活→加剧→平复。作者提出的控制情绪5步骤,就是在情绪被激活后,给情绪制造一个安全的、“疏”的通道,让情绪大浪直接跳过加剧阶段,进入到平复阶段,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具体过程如下:
①在起因阶段,我们看到什么、发现什么,感受到什么,都是不能控制。
②在激活阶段,大脑本能的解读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产生某些想法,并且因为这些想法,我们的某些情绪被激活了。因为这些大脑活动和身体反应是在潜意识层面,一瞬间就发生了,所以也是不能控制的。
③在加剧阶段,我们要“三思而后行”,就可以跳过这个阶段,具体方法就是作者提出的“控制情绪5步骤”,所以,这个阶段是控制情绪的关键时机。
④在平复阶段,因为情绪的强度很低,不足以压制理智脑的工作,所以我们的行为都是受控的。
所以:
情绪可以控制吗?——当然可以。
什么时候控制情绪呢?——情绪已经被激活、但还没有被加剧的时候。
5.控制情绪的方法
那在加剧阶段,作者提出的“控制情绪5步骤”,具体怎么实施呢?
①察: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波动时,先立刻暂停当下的所有动作,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再试着描述自己的感受。
还是以我闺蜜和女儿的冲突为例,当闺蜜看到女儿又穿上了露脚踝的裤子,大脑里立刻跳出一个想法“又不听话了”,生气的情绪立刻被激活。
当闺蜜觉察到自己生气了,就立刻停下想说的话、想做的动作,努力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现在很生气,我感觉我的大脑一抽一抽的,我的手已经捏紧了。
描述感受,可以让我们快速的从被“情绪脑”完全支配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让“理智脑”重新上岗,开始工作。
②想:想一想我们当前的这种情绪是由什么想法产生的,然后列出其中有决定性影响的那几条。
比如,我的闺蜜开始思考自己现在的想法有哪些:要风度不要温度;女儿不听话;女儿屡教不改;这种穿法,会让女儿会感冒;女儿这种穿法,会让别人怀疑我没有家教;我认为我的教育很失败,始终不能让女儿按健康的方式穿衣服……
其中决定性影响的想法是:我会被人怀疑没有家教,我的教育很失败。
深度思考,会让我们的理智脑满血复活。
③说:说一说自己的认知三角形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再把它画出来。
比如,我的想法“没有家教、教育很失败”,会让我有挫败感,很焦虑、很有压力、很想通过孩子的改变来证明自己,所以暴躁
④问:问自己“我还可以从哪些不一样的角度去想”。
比如,我对女儿的教育,是不是仅靠这一件事情就能判定成功与否?女儿拒绝换下露脚踝的裤子,真的是因为我的教育很失败吗?
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掘潜意识里的认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⑤转:观察一下你的新想法会让你的情绪发生什么样的转变。
比如,除了这件事情,女儿也挺听话的,很体贴,是暖心的小棉袄,我的教育并不失败。
有意识的寻找正面案例,会让我们的情绪回到正能量层面,正能力情绪能帮助我们控制行为。
6.控制情绪的关键
最后,送给读者伙伴们一张图片:
面对无法控制的火情,面对被烧的房子,面对损失的财产,还能全家合影留念。希望这张图片,能帮助伙伴们在面对情绪波动时,能及时的觉察、快速的回复理智,用新的想法帮助我们控制情绪,让结果转向正能量。
控制情绪的关键,就是要在恰当的时间改变想法,这件事情,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