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648天早安问候。
逃出当下的困境,得先和过去的自己链接 。
很多心理有困扰的人,大都为当前境遇所困,这些困惑基本分两种:
一种是自己内心或现实冲突,比如找工作的迷茫、面临失业、退休,比如抑郁和强迫式思维、以及内心的孤独与无意义感。
第二种是当下关系,孩子叛逆不听话、出现了学习障碍、伴侣出轨、和父母冲突、人际关系障碍、失恋、婚姻危机等。
他们的共同点是不关心过去,他们只想解决当前问题。
认为过去了就过去了,干嘛还去提,或不认为和伴侣的矛盾与曾经父母关系相关,有人感觉好像和过去有那么点联系,但并不知道是什么。
其实,早年养育关系的影响,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
一个人早年养育关系决定了以后的关系模式。这是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取向的一个基本假设,“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古人的智慧朴实又深奥,这和弗洛伊德等西方心理学家观点不谋而合。
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在6岁之前就已形成,之后只不过是年复一年的重复,这里最主要的因素是“内化”,你在3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可以想象下:
三岁之前,你的世界只有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就是你的世界观,父母间的互动、父母的人格、父母对待你的方式,这里的父母是泛指养育者,也可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养父养母等。
上了幼儿园,你接触到另一个世界,那里负责教授你团队和规则,而那时的你还是以家庭为主。
所以说,什么样的关系、模式、氛围,被你内化,从而形成最初人格,形成了你最初看待世界的样子,就是世界观,形成了看待自己的观点,就是价值观。
如果因为不能和男性建立亲密关系而来,最终发现这不过是儿时和父亲的关系所致,你就会明白,曾经养育关系是多么重要。
你从未有过亲密体验、不能依赖别人、养育者指望不上、父母充满了苛责与冷漠,你就不认为关系是安全的、稳定的、持久的,因为你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
如今的你走入亲密关系时,不能不心存戒备,本能以为对方是靠不住的、指望不上的、不安全的,你会启动自己的世界观来看待当下关系,会认为关系一旦靠近会遭受伤害,像曾经那样。
因此,为阻止伤害,你会:躲避、逃离、推开对方、刺激对方离开你。
而离开之后,就会失落,因为你并不认为是自己原因导致的分手,便会痛苦,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不得不寻求心理帮助。
怎么办呢?
虽然,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回答,每个养育者人格不同,被内化的感受也不同,并没公式化答案。但是,用心灵书写方式和过去链接,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自我疗愈方式。
很多情绪是因为在那刻没及时释放,一点一点压抑,慢慢堆积,才会在今天某个场景中失控。
比如,你被父母苛责对待,你内心是愤怒的、委屈的、害怕的,表现出来就应该是对抗的、哭泣的、逃跑的。
可能你也这样试过,结果往往会被更加苛责、打骂,这让反抗失效,遇到类似事情,只能压抑,默默承受。
成人后的你,孩子不听话往往忍不住严厉对待他,把当年未曾释放情绪投射给孩子,但你并不认为和当年有关。
遇到伴侣苛责对待,你的愤怒和委屈会变本加厉爆发,从而破坏关系。
通过写信和父母隔空对话,相当于你用现在的力量给予儿时的自己,让曾经的你情绪释放,可以喊出所有不满,把这种强烈情绪发泄在纸上。
如果在写的时候对父母有抱怨,这不是不孝,而是更真实的孝顺,当年父母意识不到这会给你压力,更不会想到影响将来你的家庭和亲密关系,如果知道,他们就不会那样做了。
正如现在的你,改变是为了不再重复在爱人和孩子身上。
最大的不孝是压抑真实的不满,强迫孝顺,那么,潜意识会把这种不满投射到他人身上,很多情况下,会投给伴侣和孩子。
当你把曾经的情绪释放后,短暂的痛恨父母之后,就会对他们宽容,这是个过程,你必须需经历。
另外,你不需要在现实中改变和父母的关系。
因为你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女孩,父母也已苍老,你需要做的是还原当年的他们和自己,而不是现在,就算现在你和父母拥抱在一起也没有意义。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现实中的关系也会改善,但你并不需要把这封信给别人,更不需要给父母看。
在本质上,这是你和过去自己的对话,你在用成熟的方式干预当年那脆弱的你,也在拥抱当年那个小女孩(小男孩),而这也是心理咨询师常做的事。
书写没有结构,只有情感。
一个人的时候开始写信,让所有情绪沉浸在每个字里,任凭泪水打湿信纸,没有关系。
写信时候那种不可抑止的情绪,也不要阻止写下去的念头。
你也可以大声读出来、骂出来,都没关系,因为此时,你不是你,你是那个孩子,那个久违的孩子。
所以,不必注意什么结构和语法,这是心灵写信,心灵是没有结构的,只有情感。
最后,你可以把些好的信撕得粉碎、抛向天空,或付之一炬,或珍藏起来,那是你的自由。
同样,你可以写给未来的你,也可以写给伴侣、敌人、前任、你的孩子。
你可以连续写很多天。这是与自己过去链接的方式也是自我疗愈的方式,心灵书写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