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学时,朋友和我说过一件有趣事情。
她姐姐的孩子刚满月,因为在照顾孩子方面大家有分歧,虽然谁也有说,但心里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致使家里的氛围很压抑。
在那段时间里,孩子特别能哭,稍微有点响动,孩子就不停的哭。有时家里人总是有意无意的将自己的不愉快发泄到孩子身上。
事情过去几十年,每每回想起此事来,都为孩子感到悲伤不已。
孩子是最灵敏的情绪探测仪,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里,孩子都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当整个环境中充满负面情绪时,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且爱的流动能量被阻隔。
当爱遇到负面情绪时,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就会中断,使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形成阻隔,让爱没有流动性。
《当我遇到一个人》中李雪曾写到:
负面情绪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情绪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环境。再好的孩子,也会被父母长期的负面情绪变成现实。
如果父母可以从负面担忧中自省到,那些担忧其实是上一代人眼中的自己,这时发现当有一条纽带连接着自己和孩子,致使孩子受到了无妄之灾。
02
有一天,我的一个朋友约我吃饭,她同时也为她的一个朋友,带着一个问题来的讨教。
她朋友因为父母需要到外地挣钱养家,自从懂事起就和奶奶在一起,所以自小就有不安全感。
当自己有孩子时,就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不要让自己重复上一代的错误教育观念。
当她怀孕时,就为孩子做胎教,当孩子出生时,又为孩子不厌其烦的读唐诗300首。
孩子不负众望,在很小时就早早的会说话,能背很多首唐诗,甚至能说几句英语,很多家长都羡慕不已。
妈妈为此变得更加用心了,为了让孩子变得更更聪明,妈妈事无巨细的管理孩子,如:一天吃多少糖果;要喝多少水等,如果孩子做错了,就会惩罚孩子。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话越来越少,性格也越来越懦弱。
妈妈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的教育孩子了,最后孩子还是变得那么差。
朋友不解地问我:“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为他好,才任何事都要有规有矩的来做,难道为他好也是错?”
我告诉朋友,教育并不拘于形式,但有个中心就是父母做任何事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在流动。
而且这种方式是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他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努力。
《当我遇到一个人》中作者认为:
不打扰,是一种让爱流动的方式,尊重孩子内在成长节律,是年轻父母应有的智慧,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去体验他的无限可能。
爱如同河流,只有让他流动起来,河中的生态才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健康。
03
前几天应友人盛情邀请,同去的还有他们一家。
吃饭中,朋友发现孩子一直抱着手机不放,一直在玩游戏,我们问孩子,他也是心不在焉的回复。
朋友一开始对手机大加批判,然后又对孩子问题的各种讨伐。本来因很长时间没见面,大家相互问候,转变成对孩子的抱怨。
最后,父母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强行将手机收走,孩子为此在包间里撒泼打滚,甚至滚烫的菜汤都差点烫到孩子。
事后听友人说,孩子从小在奶奶那里长大,只是最近要上幼儿园了,所以才接回来照顾。
孩子不是物品,随父母的思想带来带去,即便是你把他的身体带来,他的思想未必可以同时带来。
如果虚拟世界让孩子感觉比父母更幸福,那么父母不让孩子玩手机,就是把孩子唯一的幸福抢走了。孩子怎能不反抗,怎能不撒泼打滚?!
孩子玩手机固然不对,如果父母多点时间陪孩子,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更幸福,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爱没有阻隔,孩子还会在虚拟的世界里吗?
记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尹建莉老师曾说:
假如一定要把父母比喻为一个雕刻师,那教育就是雕刻刀,刻刀所留下的痕迹则是雕刻者与被雕刻人双方互动形成的。
让爱流动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
04
流动着的爱是孩子感知人与人情感的底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接收到父母的爱越多,人格就越完善。
孩子是否能接收到父母足够的爱,取决于父母是否拥有足够的耐心,来感知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能接收到父母的爱,那他将来的情商必定是高的,对人也是诚恳的,看待事情必然客观地评价它。
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接收到自己的爱呢?
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情绪的张力
朋友当妈妈后,非常辛苦,一天忙到晚,孩子刚会爬时,一会抓这个,一会摔那个。
即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来和孩子玩耍,陪孩子笑,陪孩子看动画片。
当婴儿微笑时会使母亲从内心感到喜悦,所以为母亲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当婴儿啼哭时,母亲哪怕再累,睡的再沉也会醒来,过来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
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和周围的人产生共鸣,使爱的能量不会阻塞,不会让孩子感到憋屈。
父母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情绪的张力,不要让孩子的感情无处释放。
不带评判地拒绝
孩子喜欢无人飞机,一遍遍地对妈妈说:“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买无人飞机?”妈妈正好和爸爸吵完架,而且钱也紧张,不适宜给孩子买玩具。
妈妈想了想,平静的对孩子说:“妈妈也想给你买,也理解无人飞机对你来说是多么重要,只是咱们家暂时没有空余的钱来买玩具,等过段时间了一定买给你,好吗?”
于是,孩子会感觉得自己被尊重了,带着期盼的心情回到自己的房间。
父母并不是万能的,时时刻刻都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可以心平气和的向孩子说明。
有些父母喜欢拒绝孩子时,和孩子说很多道理,然后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这样虽然找到一个理由让自己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但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流动却被阻断了。
对孩子来说,真正的痛苦不是自己的要求没达到,而是被父母认为“自己是不讲道理的”、“不被父母所爱,因为自己有需求,所以是可耻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不自信自卑、胆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爱。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有要求你的权利,你同样也有拒绝他的权利。
所以,父母正确的拒绝非常重要!不要让孩子以后的人生里,因怕别人拒绝不敢去要求,而是要让孩子更勇敢的表达自己。这样,爱的联结才不会因父母而中断,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流动。
愿我们的孩子,一生如江河、如湖泊,有平缓、有湍急、有平流、有漩涡,一切的无常,成为孩子人生中美妙的体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