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维伦
省考后见。
——————————————分割线
说好的省考后见,还是拖到了临近离校的最后几天。公考路的一路坎坷与忐忑,思绪总无法静下来,写上一段文字,很多时候,写满了整个对话框的文字,停下的思绪,却又按了删除键,把所有的话语都一一删除,不知道为什么,想要隐藏住自己的心情,占据了所有想要表达的心,但是今天,2016年6月27日,在凌晨的一时三十分许,刚刚刷完朋友圈,看到了很多高中同学,大学同学在毕业季,即将离开校园的感慨,以及从楼梯口传来,几个刚喝完酒回来的同学吵吵闹闹声音,突然有了一种伤感的情绪,我想这是我想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了吧。
——写在前面
part one: 关于“心跳”,那是一种舒适的频率,让你想一直和那些人生活下去。
从小就在乡村和城市之间往返,不太懂得“根”的含义,归属感对我来说,似乎有点不太熟悉。从乡村到县城的高中的生活,其实却一直没察觉到我已经开始流失了“根”,那是怎样的流失,我想我的其他的文章里,应该多少能了解到,赘述已然没有多大意义。让我感到最为吃惊的是,大学伊始便有人说,在某某社团,让我产生了归属感,有家的感觉,便详细说了一些为什么让他感觉到家的感觉的事迹。当时我听到归属感这三个字的时候,突然在想,我有归属感吗?我的归属感在哪?为这三个字我迷茫了很久,于是我努力的在社团里表现自己,卖力干活,可是,我发现我并不喜欢这样子,我最终还是找不到答案,结果是早早消失在社团活动中。当然我并不是一个不容易感动的人,我因为感动、悲伤在很多人面前哭过,我并不掩饰自己的悲伤,自己的脆弱。
后来,跟一些人在一起生活,我不会感觉到厌恶,觉得很轻松,哪怕少有言说,渐渐地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依赖,差不多是一种习惯的感觉,我觉得这大概就是归属感了,因为它明确的让我知道,我不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一起,不喜欢成为什么样的人,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一起,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种感觉,在每个城市中和每一个群体生活的感觉时的心跳不同,而那些不同城市某些群体却让人有相同舒适感觉的心跳,这便是让我对生活过的城市所产生的熟悉的心跳和记忆。
part two:那些被时光终将要遣散的人,把想念留给了我。
可能这四年,我以一个相对敢于斗争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的眼里,却早早以相对静默的方式和大家一起生活到最后,不出色,不起眼,不出格,如果非要让大家一提起我就会想起的关键字,只有两个了——“文艺青年和传哥”,其实对于这两个头衔,我都觉得挺惭愧,我并不擅长写文章,很多时候,其他人写的文章,我觉得比我自己写的好多了,真的是好多了去了,而后者,更是难以企及,当然是指才华难以企及。
之于让我想念的你们,你们身上散发出一种光芒,让我想要去捕捉那道光,想要去追随的那道光,想要像你们一样散发着魅力的光。
我们之间的故事有很多,军训那段一起晒成黑炭的经历,我想是送给我们开学的第一份礼物,让我们有了共同的标记;春运执勤,这是我们第一次穿着警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以保安,师傅,警察叔叔,学警……各种各样的称谓,让我们第一次接触到公安事业的冰山一角;砺剑考察,对于那样的年纪,那样的毫无经历过苦和痛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一种认识自我极限后的超越;白云山是丢掉记忆的地方,大夫山骑行,UNO大战,太和烧烤尽是吃了一堆蔬菜,阳江江门游吃海鲜烧烤,三个人硬是吃了三百块冰鲜的感觉,清远漂流大作战也是让人特别舒畅,侦查的篮球赛,辩论赛,各种赛…这些事情,因为“一起做过”这几个字,变成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在临近毕业之际,听到有些人关于聚餐,等同于物质利益的考量,却忽视了聚餐的意义在于非物质的“聚”的含义,突然觉得这四年的感情会不会也被量化了?被物质化了?我们的感情连最后一顿好聚好散的饭钱都不值了吗?
越是最后越是能看清别人恐怖与冷漠起来的程度,我从来就不信任一天到晚跟人bb没完的人,因为大家都没说出诚心诚意的话,这样建立的情感,有多少熟知度,信任度?
也总有那么些人,说的话不多,有时却是结结巴巴,哽哽咽咽的说出一些话,舍不得的情绪,连言语都感觉像是带着挽留。
无论如何,有喜悦必定有悲伤,收获远大于失去,但愿我和你之间,能把这段美好回忆一直留住,成为彼此想念的人,无关利益,荣誉,只是因为我们在这样的年纪,相遇在了大学,有过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