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老师究竟应该充当什么角色?
此刻,我正坐在空气无比烦闷的教室里听着无趣的老师讲着无趣的课,与其说讲,倒不如说是念。不是念课本,就是照着ppt念,抛出一个问题全班低头玩手机没人理,我想这也应该是情有可原的。一个大学里的教授当成这样,真是寒心。可反观给我们上课的年轻老师,虽然只是助教级别,可她一学期上两门课,在她的课堂上,虽不能说所有同学都非常认真,但至少在我转头的可视范围内基本上都在认真听讲,偶尔有同学拿出手机看一下,但在大学这已经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
对比一下,确实差距太大,也难怪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我们的那位助教老师,不会一上课就开始无趣的理论课程,她会先像朋友似的跟我们聊八卦,聊热点,也会跟我们讲她自己的有趣的经历,比如她走过的路,吃过的亏,见过的人。然后话锋一转,回到我们的课程,神奇的是往往她讲过的故事都能与当天的课程衔接起来,真是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她也是研究生刚毕业两年,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可是她仿佛就是美丽与智慧的化身,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质,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体现吧。
最让我欣赏的是,她的每一门课程内容她都熟悉到可以信手拈来,从不照本宣科,为了体谅我们的心情,所以到处搜寻一些新鲜玩意儿讲给我们,有的是视频,有的是图片,有的是网站,有的是新闻。而其中有一些资源并不是简单百度一下就有的,甚至有一些还是需要花钱的。可想而知,背后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和成本,才换来了她站在讲台上的从容与自信。
小时候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或者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每次的回复是:我要成为一名老师。
如今将要面临就业的我也经常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很久,也没有得出答案。
我在迟疑什么呢,为什么不敢说出心中隐藏已久的答案呢,还是意味着当初的那个毫不迟疑说出要当老师的自己现在已经彻底改变想法了呢?
究其原因,当初的想与不想很简单,现在的做与不做却很难。
我心目中的老师形象其实就是那样的。简单来说,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我曾有过一段助教经历,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当老师有多么的不容易,当一个好老师又有多么的不容易。尤其是在面对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学生时,该如何从容地转换朋友与老师的身份。
在我看来,当老师最大的困难不是如何讲自己的课程演绎的更加生动有趣,而是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对自己以及对所讲的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简言之,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就算你的课讲得再怎么天花乱坠,也产生不了什么效果。
因为身在师范院校,很多人理所当然的以为我们毕业之后一定会去当老师。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当初报考时,六个志愿中五个都是师范院校,并不是因为大人们的意志,只是因为心中有一个念想而已。
仿佛为了这个决定,我已经准备了十多年。
可造化弄人,我并没有如愿。但我还是可以有机会重新选择我的未来。现在的问题是,我到底愿意吗?我到底喜欢吗?
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同时,一边在思考。
其实心里已经隐隐约约有了答案,只是害怕选择。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当你选择一条路之后另外一条路会是什么样子。
害怕会失望,害怕会遗憾,也害怕会后悔。
最后,依旧得选择。
突然又有些同情和理解那位此刻正站在讲台上的教授了。我在想,她会不会也很害怕和担心我们不喜欢她,她是否私下里做了许多努力想要让我们喜欢她,她有没有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反思自己作为老师做得不好的地方?
这些都无法得知,但我现在知道了,此刻的她作为老师,孤独得让人心疼。摆在她面前的同样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我们到底是属于她的工作,还是属于她的大孩子?
尽管现在的许多舆论中,有很多来自于校园里的老师不好的事情,但在我心中,教师这份职业永远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每当出现类似新闻,我也会唾骂,我也会愤怒,但更多的是失望。
现在我们之中还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热爱而去从事这份工作的呢?热爱,才不会允许自己去亵渎这神圣。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