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站在最想去的地方的人,也应有我。
0天
七月末的某个晚上,深聊时,对她说,再给我四年时间,让我去上海吧。如若最后没能遇到,也没能实现,至少,可以不留遗憾地回来,继续完成在这里的目标。
既然喜欢,就去吧。不过,在那边过得不开心,随时回来。以三个月为期限,没有遇到喜欢的事,就回。妹妹说,三个月内不管好坏,你是不会回来的。
对不起,盼那么久盼回来的人。
当时回来是真的想要好好在这里留下,现在想去上海也是真的。
后来,笔记本上潦草的字记录了那刻的所有。
10天
对一个地方的认识,以旅行者和工作者,是完全不同的。
曾两次到过这里,然而对它的认识也不过是跟大多数游客一样,所到之处,无不是“热”景点。这次,在来之前,依然没有查询任何信息,仅提前订了酒店,因此,才有找工作时出现的那些问题,这是后来的事。
似乎无论在哪里,房子和工作,都能对一座城有个大概的了解,换一说法,总能去到奇奇怪怪的角落,尤其找房。从市区与郊区、南边与北边、西区与东区长长的路,走到以为不会到的地方,遇见意外的“风景”。
开始的了解始于寻房,深度的体验终于生活。
20天
喜欢与否的界限,从未清晰判定。
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工作?
刹那,时光仿佛回到毕业时,不过两字之差。是否最简单的理由总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两年以前的答案早已不重要,因为它的过程值得。那么,来这里的目的,重要吗?
一直错误的以为,自己是忠于自己的专业,是真的喜欢市场的,当真的有机会接触时,不禁重新思考,喜欢它,是因为受那些大咖天花乱坠的讲述影响,还是自己真的会很开心的享受从事它的过程。
答案是否定的。
知道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什么是喜欢,所以错了好几年。
30天
工作,归零。
换个行业,换个岗位,凭什么要用?若学习力也可以算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用?
在那过程,他们说的无可厚非。一个接受过系统学习的人,至少有那种理论与方法。
同样的问题,存在于不同的时空,那时的你,是怎么面对,此刻的你,又将如何解决。
归零并不害怕,它不过是个开始,最后一定会提交一个满意的分数,基于态度的肯定。尝试其他的可能性,不就是另一种意义的归零么?
不太肯定自己的方向,但希望自己能走远点。找寻的过程,是另一种发现缺陷。
40天
有所期待,有所困惑。
地上铁的空间与风景,地下铁的速度与温度,选其一便失另一。穿梭在人海,寻到生活的另一趣味,它们再平常不过,却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成为自己的“会心一笑”。一个每天花四小时在地铁上的人另一番乐趣。
一份喜欢的工作,是充满了期待,某些能力的缺陷可以被弥补,然后某些错误却不能被原谅。为自己的频繁出错,付出的是对结果的补救,却不能成为空白。
有些东西,它并不好,成为了缺点,却想不到办法去改变,这是最大的困惑。
从陌生到不陌生是跨度,不陌生到熟悉是习惯。
50天
辜负过的时光
希望再次遇见
错过夏花的绚烂
路遇秋天的静美
等待冬季的苍凉
下一次的江南莺飞草长
摇曳岁月的冷暖
守候内心的安然
漂泊,是一种常态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最后站在最喜欢的地方,也应有我
而后把生活,写成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