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依时间顺序排开,也是得益于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无知与好奇,三部电影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尤其是作为地心引力电影获得了奥斯卡的绝对认可之下,人们对星际穿越以及火星救援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关注度,这也造成了聚集效应,所以有必要对三个电影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论述,有总结,亦有展望。
在过去的两次奥斯卡评选中,地心引力所获得的认可度大大优于对星际穿越的认可。很显然的是,很多观众并不认同,并对奥斯卡标准呲之以鼻。无知者无畏,单纯从自我意识以及反智主义盛行的路子去论,那郭敬明的小时代更应该得奥斯卡奖。所以如果一个人根本不懂电影,那么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看懂,而不是反对。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理解电影故事的世界观及电影叙事的科幻度。简单的说,如果我们去看一个中世纪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所设定,就是在一个中世纪的环境里。中世纪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用刀剑、铠甲,那么这个世界观下,再牛的人也无法超越这个设定,那么好了,有的人物刀枪厉害,厉害到无坚不摧,有的人盾牌厉害,厉害到刀枪不入,这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故事演着演着出现了一把手枪呢,那这个故事就完蛋了,很显然,打破了世界观设定。再举一例,譬如冰与火之歌,第一眼看过去,观众就知道这是个魔幻剧,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刚刚开始就给人摆出了异鬼这种只有魔幻世界观才有的东西,倘若整个故事一直都是在以一个普通世界观下的东西去讲述,人们就会不会认为鬼神的存在,人们就理所应当的认为鬼物可能是某些人达到某种目的做的阴谋,而故事如果突然把一个正常世界加入鬼神去推进故事情节,故事就飞了。
所以,星际穿越这个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科幻度出现了明显的波动。观众在它所构建的一系列的航天器世界观下,而这些航天器都在观众世界观内能够接受,没有什么超光速,也都是喷气式的等等。但是你突然跑到黑洞里去了,把整个故事的矛盾在黑洞里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于什么呢,在当前整个世界的人的世界观内,没有人知道黑洞里边是什么,也就是说,黑洞里的世界观,是个超时代的或者说是个开挂的存在,而既然一旦是开挂了,那么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了,所以本来故事可以有的矛盾,那就不再是真的矛盾了。这就叫叙事时候跑飞,白话就是坑挖的太大填不上了,而一个黑洞里的场景,很显然不足以撑起一个电影的高潮。好像一个中世纪剧里最高潮的部分是一个英雄被千万人围住了,他要突围,这个故事冲突怎么解决呢,故事解决不了了,于是导演给了英雄一个火箭筒,嘭一下就把坏人炸死了。
所以星际穿越比地心引力故事完成度低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诺兰拍片跑飞这也不是第一次,致命魔术里也出现过一次。稍微有点印象的人会想起来,整个电影几乎是在最后一刻出来之前都是存在于一个正常的世界观内,也就是所有的魔术都是因为机巧,这是个现实世界的设定,而故事进行到最后,突然出来了个复制人的情节,这就是说故事矛盾冲突走到最后,导演在正常的世界观里解决不了,把世界观拖入科幻,既然是科幻了,那什么都可以了,你复制人,那么为什么不瞬间移动呢。所以一旦把世界观的空间放大,那么可能性就多了很多,而本来的在狭小空间内爆发出来的冲突应该是一次巨大的爆炸一般的高潮,就不瘟不火的让人感受成了意犹未尽。
证明上述解释的方法就是立下Flag。火星救援很大的一些在火星上的场景仍然低于观众预期,在火星上也是几乎要啥有啥还能种土豆的世界看起来蛮假的,母舰做的还算蛮好看。在火星上的极度孤独感表现力显然比地心引力中死亡迫近感差很多。火星救援在成片完成度上来说,仍然低于地心引力不少而大致与星际穿越持平,只能算是个中规中矩的太空片,即使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依然无法改变对它的评价。奥斯卡不会许以它故事、导演上的奖项,能达到星际穿越一样的多个提名就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
总理说要拍好三体,忐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