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身体和意识。而且越来越觉得那是客观的存在。只是一般人通过肉体感觉器官感觉不到意识存在体,但意识本身还是能感觉到意识的。
空有身体没有意识,那就会变成植物人。空有意识却失去寄宿的肉体,那就该奔向极乐世界了。
所以从这点来说,肉体和意识是属于生物学里面提到的共生关系。
如果我们把身体和意识比作两个赶路完成任务的行者,那么会出现两种可能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一前一后,两个人分别面对旅途中会出现的困难。
而第二种是两个行者齐头并进,一起面对旅途会出现的困难。
而这两个行者具有的其中一个属性是,意识行者的速度是大于或等于身体行者的。
第一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意识行者抛离了身体行者,他快步行走,想早点完成任务。可是他忽视了,他想走的更快,就必须要有身体的配合。后来他也会发现,离身体行者越远,他就越痛苦。这就会产生我们平常所说的焦虑,抑郁,内疚等。
第二种情况两行者速度一致,有可能是都很慢或者都很快。如果是都很慢,那是意识在等身体的步伐,也就是身体主导了意识。如果是都快,那是身体跟上了意识的步伐。也就是意识接纳了身体。所以前一种人表现出的特点是慵懒不上进,不断逃避旅途中遇到的问题。而后一种是直面困难,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识接纳了身体,那才是最大程度地尊重自己,爱护自己。而其他的情况,表现出的行为都是破坏了共生存在的条件,也就是对自己的不爱护。
我们都知道,失恋后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追星未果的人很容易引发悲剧;战场幸存的士兵很可能存在道德创伤。
这些都是意识在外力的作用下,盲目去追求某种评判标准或者完成某种救赎,可是忽视了自身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这种强大的反差让意识脆弱的人很难去接受和面对,不敢接受自身的局限性,选择了逃避。
而逃避的存在,正是对共生关系最致命的打击。
为什么意识会想逃避呢?因为恐惧。而只有爱才能消除对于外部世界的恐惧。
在社会上,各种评判声如同滔滔海浪不断滚滚袭来,那些试图去用理性的框架来定义世界的人,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恐惧。这样的人,也只有在四面都是铜墙铁壁的密室里才会有安全感。
如果是爱,就可以让他们无论身处何地都有安全感,他们就不会因为恐惧而选择逃避。而如果让他们自身有产出爱的能力,自身产出安全感,也就是拥有爱自己的能力,那他们就能在各种评判声中坚强做自己。
那么,怎样做到爱自己呢?
爱自己其实是一种能力。而我们都知道要具备一种能力是需要有方法和执行过程的。
这个方法就是意识要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客观正确地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生活、学习目标切合实际,不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发挥所长,弥补所短。
比如你不能因为成绩比别人差而看不起自己,或者给自己贴上愚蠢的标签。很多时候,你可能只是看到别人某一方面比你强,你就全盘认为他就是比你强,这就是你还不够客观看待自己、不够爱自己的表现。你要做的就是先去接受你成绩不如人这一现实,然后从自身找出存在的问题,给自己制定一些计划,最后把手机断网认真执行就好了。
当拥有爱自己的能力之后,失恋的人在面对爱人的离去就不会那么伤心抑郁,而是放手祝福。爱人的存在从来都不是来弥补你的孤独,而是带给你心智的成熟。追星的人也不会再把明星当成评判自己和他人的标准,而是着眼于自己的实际。幸存的士兵也不再把队友牺牲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身上,而是尊重现实,感恩自己还活着。
可以说,我们的意识来到世上,本来就是通过寄宿于身体而存活,而我们无法选择身体的各种条件,但我们可以选择接纳,慢慢完善,而不是弃之不理甚至埋怨。当一个人开始用他的意识来提高身体条件的时候,那么他才是完整的个体,他才可以从这个困难重重的人生中寻找到快乐。
一个拥有快乐的人,才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一个爱自己的人,才可以给别人带来爱。爱自己,是为了更好地爱他人。
在一段关系中,对面的客体都是你的映射,你无法让自己爱上自己!你也无法有意地让自己去爱上其他人,即使是你的父母。在原生家庭中,有些不具备爱自己能力的父母,对子女说出类似“我这样做都是因为爱你,为你好”,但这种所谓的“爱”,其实是扭曲的爱,因为很多时候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比如面子,金钱,私欲等。真正的爱的目的是促进心智的成熟,这种纯粹的爱,我们是可以感受得出来的,它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的,也是现在的家庭中所稀缺的。
“也许我们没有活成自己曾经想要成为的样子,但更要好好爱自己,因为那份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