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得不承认,你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爱读书。
曾经很多次让填写你有哪些爱好时候,我都本能的写上第一项是读书。因为几十年来,都会在桌边、床边放本书。不管去哪里旅行,包里都有一本书,在候车等人的时候读。如果不放本书,心里都不踏实。
如果你也这样,以下的话也是对你说的。
有一天我有个发现,把我吓到了。
我根本没有我以为的那么爱读书。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现①——书来如山倒,书去如抽丝
俗话说:书来如山倒,书去如抽丝。买书的速度>读书的速度,再加个远远,你懂的。
你想读书的愿望是个艺术照,你读书的行动是个素颜照。刷的一下就选了几本书,觉得都是我最急于想读的书。电商常搞啥买100减50的促销活动,智能的根据你的意向为你推荐凑单产品,勾引你的欲望,让你觉得买就赚了。送货也快,你今天上课遇到了卡点想买一本书解渴,立马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书查阅解决问题。
然鹅,我多次发现,第二天书到了以后,我没有买书时那么急迫要查阅,有的时候是问题已经通过思考和其他途径解决了。还有一种不易觉察的心理:买了就是看了。就像很多美女逛淘宝店看到好看的衣服买了享受了那一刻的快感,然后买来挂在衣柜里都不曾打开,最后堆着,自己换季时并不曾发现有这件衣服。
所以我的书架上有一些书好久以来都不曾开封,但还是会买书。最近一个有趣的是,有个朋友在群里分享了《百万富翁快车道》我发现书写的诙谐幽默又对创造财富有独到的见解和可操作性建议。我特别兴奋地说,我也要买一本。然鹅,这个朋好友说,你有这本书,是你推荐我的。哈哈,达到了很奇妙的戏剧效果。我在书架上翻到了我4年前买的书,因为买书来我打开书我都会在扉页写上日期,否则我不知道这本书入手4年了。而且是当时觉得好,想很快读完的书。又下了一次决心,本月把它读完。
表现②——不知道读到哪儿了
爱读书的人床头必有一本书,出差也带本书。书就像安眠药和定心丸,不带本书,吃不下睡不着似的。然鹅,很多次带了的书并没有打开,徒增行李的重量,图心安罢了。有的时候读了,但你每次打开书,都会有这样一幕悲喜剧重复上演:上次读到哪儿了?然后从一个自己以为的地方打开,读着读着发现,哦这里读过,再接着看,哦这里没读过,又过几页,发现又读过,导致有的地方读了几遍了,有的地方没有读。
你千万别说我说对了哈。我曾经有一本书这样将信将疑都到最后一页才确信以前读过。这样说来这本书的阅读意义并不大。你也没那么爱读书,只是习惯而已。
表现③——读完不知道读啥了
就像刚才说的,读到最后才知道读过了。既然有兴趣再读发现未读,也说明这个书是自己的菜,在自己射程之内。这些竟然不记得了,是不是也蛮遗憾的?这个假期,我整理书架上的书,发现不记得的甚多。也做了个反思:这样对书的喜欢还是自发的朴素的喜欢,没到达爱的程度。
爱,除了喜欢的浓烈的情感,还有深度链接让彼此变得更美好。就像你深爱一个女子,却只陷入喜欢的幻想里,并没有去跟她链接,也未去为她做什么。这个爱就只停留在幻想阶段,用来YY满足自恋而已。读书也是一样。有人说特别喜欢一本书,你问他喜欢那一章节,那个观点,或者那段话打动了你,对你有啥影响?他翻翻眼睛、张张嘴说,反正就是特别好。就跟喜欢大海只会说,“啊,大海你真TM的大”一样的浮在表面,算不上爱。
想到这些,我有了一些觉察,我爱书,我要跟书发生深度链接,让彼此产生更大的价值。
我要结合我自己的特点做一些践行。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来。
我的特点有哪些?
1.热情但不够持久。
我爱热闹甚于独处。如果让我选择在这静静读书还是微信群聊天,我选择后者。
我买来一本书如果马上打开读,有些会一口气读完,喜欢那种酣畅淋漓。但爱热闹的人,容易被打扰。被打扰以后再回头看,有时候会接不上。即使接上了,也会热情衰变了不少,少了当时的热情。还有热情的人常一下子买好几本书,不可能一下子都热情完了,最多热情一本就做其他的事儿了。
当时迎进宫来时,这些书都是朕的爱妃,有些没有来得及宠幸,就被现实打入了冷宫,妃子们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2.爱分享甚于重研究。
我喜欢分享,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我看到一个观点甚合朕心,或颠覆了我的认知,如果不跟别人说,我会被憋死。所以我常常看到一个点就会跟身边的人分享,或者分享到我的社群,分享完了就会引起一阵喧哗。大家热烈的讨论起来,纷纷引经据典,我也少不了贡献我的观点和案例。这样下来,这个点是通透了,但是进度很受影响哈。好多时候一个观点变成一个讨论会。而时间最不偏私,你用不用它都会继续走,不会因为你讨论了,一天多奖励你一个小时,所以你懂的,因为讨论,你的一本书会更就看完。这也是导致我有些书没在自己期待的时间里看完的原因。
3.广而浅不够专而深。
我读书的面说不上广不广,但是深入研究的少。更多享受的是情绪的享受、心理上的酣畅,理念的迭代和升级。所以看的书除了小说,一般跟教育和文化相关。有些专业领域的书,我看的比较少,因为太费脑子,需要整理、思考甚至计算演推之类的,看的比较少。女儿推荐给我的那些悬疑啊侦探啊我不是不喜欢,是后头会忘记哪些重要线索的逻辑关系,而脑补不足,放弃治疗。这类改看电影或剧集来增加直观性。但是问题来了,我在研发课程时候,想引用一些观点或者理论,常常知其然,但说不出所以然。讲课或者研发课程时用的是观点又不能直接给人推荐书单,所以很多时候我需要从头再看,我再这要表达的是这个观点,我在某书上看过,作者是那样说的。然后就开始质疑自己,人家是这样说的吗?到底咋说的?
觉察还不够,改变才是最好的输出。
读书是我们最经济、最自主的成长。
我开始对自己的读书行为进行有意识的调整。
一个人读的慢,一群人读的深而远。找一群人一起读书,是很适合我的一个方式。
想到这个点,我有点兴奋。兴奋就会想起来自的更多资源和成就事件。
会想起起来我在2018年带着100人做的《洞见》读书群。我在朋友圈发出邀请,很快邀请了100人共读赵昂老师的生涯新书《洞见》,还在启动仪式上,邀请赵昂老师做了启动演讲。许多小伙伴在这个读书群里第一次接触生涯,开始对自己的生涯进行深度思考。同年我学习心理学释梦时,带动小伙伴一起共读释梦书,并录音传播,不仅仅让大家对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和案例理解深入还影响了很多人。我参与读书会啃下来精神分析理论大部头: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诊断和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这些回想给我更大的动力,是跟我深深的契合。我找到了一个方向。
我要用分享和任务驱动法来读书,也用好自己的休闲时光。
1.以社群为道场读教育理论和理念书。
对于喜欢分享的我来说,读书也是一种交往和影响。
去年11月我参加了赵昂老师的武夷山财富主题私房课。先不说这个课程带来的哪些对财富认知的改变,单单活动后的半年的共读财富书,就让们的认知连续迭代。每周精读一本,一个人领读,其他人在本周内完成跟读。就这样,我们从11月份到现在已经读了20+本。我们用各种形式,在微信群里读书、录成语音,做成视频、配上精彩段落的文字分享或读书感想,还有思维导图。就是这20本书,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深度阅读。这要是在平常,这些书我一年也读不完。
3月底,我跟辛老师一起启动在青少年生涯联盟读生涯书。青少年生涯联盟是一个有能量的社群,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支持青少年实现梦想成为更好得自己。我们给青年学生进行生涯咨询、生涯培训。做这个行业需要实践更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我们都希望阅读生涯理论,但是也都需要一个推动力。所以我们启动了这个读书,也实实在在带动了一批人。这个活动启动以来,我们读完了4本书,参与接龙要参与后续读书的已经到了20+本。
我和辛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并计划在《通往未来之路》新书发行之时,作一个共读会,带动更多人,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梦想。
②用任务驱动法死磕专业书。
如果自发朴素的读书,我的进度很慢,如果上升为是任务,我就会使命感上身,搞清楚、弄明白,否则我饶不过自己。在研发生涯教育基础课时,我负责能力部分,我在翻阅多元智能理论时,我发现了市面上的很多书的相关论述经不住推敲。我开始查阅霍华德·加德纳的关于多元智能的原著以及相关主题的书籍。关注他的书的译者——他的学生和朋友沈致隆的书。这样一下子就买了十几本多元智能的书,几乎囊括加德纳全部跟多元智能有关的书。溯本求源,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也增加了我的课程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现在我每研发一个课程,梳理列出自己的思路,在自己认知单薄的地方,都会毫不吝惜的找来、买来相关的书籍,查阅,推敲,把自己的认知拔高,也把自己的认知和客户的需求连接起来。最近在研发家庭中的生涯教育课,仅仅《角色意识和角色责任》一节课,我就查阅了10+本书,涵盖国内外心理学书籍、生涯教育相关书籍甚至中学的道法教材跟角色相关的内容。把其中的逻辑理顺,才能给客户一个他需要的产品。
用休闲时光读好玩的书。
总有一些书不那么严肃,好玩,可以拓宽我们的边界。但是却常常没时间看。这也蛮遗憾的,不是吗?
真的没时间么?NO!
那些零散的刷微信的时间,那些躺下需要深呼吸才能睡去的夜晚,吃过午餐的午休时间。那些花花草草、画画喝茶的书,闲聊的书,可以这时候翻阅。让自己丰富又轻松。
听书也是不错的方式。
当下手机和网络平台有丰富的书的资源,这也时代的红利。
最近我在得到App上听了十几本书,听着计算机模拟罗胖的声音读着你喜欢的书,包饺子煲汤也是很好玩的事儿,遇到听不太明白的还可以回听或者翻看阅读电子版。每天至少听1-3本。这一年也是不小的数目。
我没有我以为的那么爱读书,但是我又放不下书。我选择了我适合的方式,有的精度、有的泛读,有的听听做个了解。就这样从春节到五一,三个月时间,还是读了不下六七十本书。我还将继续这样读下去。下一个目标读读薛教授的经济学。
如果你也没那么爱读书,调整下读书方式。读书和怎么读是你的权力。
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终将长成你气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