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感慨,为何越长大想要与之深入聊天的人越少,这个聊天或许只是从普通意义的聊八卦切入,但是过程和结尾是可以带脑和走心的,且有肺腑之言,甚至触及心底,好像历经了头脑风暴一般使感悟又加深了一层,或是将过去的自己某一条观点打翻,总之总有新鲜的东西加入。
回首去想,这样的聊天自己也总是妙语连珠,且都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惊得自己像是插上了翅膀飞了起来,好像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我思想爆棚。我喜欢同这样的人聊天,不管是生活里还是微信电话,总之我很享受这样的语境。
信任感,亲密感,依赖感,安全感多是这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我承认沟通能力的确是智商和情商共同构建的,但却不仅于此,还有出身背景,知识体系,心理素质,阅历经验,逻辑思维等等一些列因素。
先说说出身背景,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天起所受到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为孩子创造的环境,父母的职业,收入 ,素质,爱好一定是全方位的影响着孩子。比如,作为小学老师的家长和做生意的家长之于孩子是不可能有相同的价值观的。从小见惯了大场面的孩子后来在待人接物中是不会怯场的。
再来看看知识体系,什么是知识体系,你所有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不管是从父母老师那里,还是书本经验里都是构建你知识体系的源泉,都是供你解决未知问题的资源。那么这个广度深度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只看亦舒的人跟看博尔赫斯的人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大抵不是一回事,一个从小看父母创业的人你只跟他传递知识改变命运他能信服吗?
说到心理素质就更显而易见,动不动就着急上火,还没说完就急于打断你的人,怎么会明白心理作用对聊天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
最后我要讲的是与阅历丰富逻辑清晰的人沟通不会陷入绝境,这个绝境就是指不能解决问题或是无话可说,因为聊着聊着你就发现你已经知道了该如何面对困惑或者越说越通透,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总也聊不完。
而有些人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想与之沟通,还是困难重重,我反思我的表达没有问题啊,可为何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究其根本,就是我们受着上述这些显性和隐性因素的制约。
因为制约着,所以即便再努力还是不能让我说出内心最隐秘的真心话,即使玩笑话也说的很蹩脚。
慢慢的我观察到他们中很多人都喜欢自我主张,只要开口就是“想当然”和“我以为”,这些理所应当大多也是受困于自身智识所致。我不喜欢和这样的人聊天,如果不得已我也会尽量缩短时间和次数,因为第一我并没有从这场谈话里发觉自己和对方说出了什么有水准的话,第二这样的聊天不能促使我大脑去思考,更加谈不上豁然开朗了,最后一点是往往我并不开心,倒不是没解决问题的不开心,而是整个谈话过程一律的开头和结尾像是设定好了似得。不奇怪的是往往他们上述的综合因素与我极不吻合。
举一个我好朋友的例子。每次和他聊天都是互相逗趣,段子不带停,即便只是互相取乐我们也能聊出许多的见解。插科打诨,亦庄亦谐,非常之过瘾。同样的话题,换了别人真就不行了。
如果按照上述的种种因素来看,我们很多不只是契合,简直是相像,彼此家里都是做生意,家境差不多,爱好都是阅读和看剧,大学虽然不是同一专业,但是除去专业之外的知识构成没有差太多,这样的我们很难不走得更近。
所以我现在终于相信,人和人之间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不仅是两个人本身的意愿,更是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因素在起着作用。任何事情都是有内在原因相互关联的,绝非独立存在。
那么看看这些因素,除去硬性的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之外,其实也是有办法弥补的,比如通过多多阅读,走出去体验,增加阅历等等,都是很不错的方式方法,极大的增加脑容量和见识都不失为一种补充。这样我们才能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见多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