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禾,生活在杭州,不爱热闹,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同行。
从一个人的文字,能看到这个人的性格,我想如果一个急性子或者心情浮躁的人,肯定看不下去这本书,更不会细细的去品味书中的文字,这就是一本属于慢热的人看的书;适合放在书柜的角落,在一个下着雨的周末,泡上一杯茶,在不知道该干什么的心情下,无意中看到它,可能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买的,也不记得当时怎么就买了这本书,但是那个当下,刚刚好就应该是它,一口气看完,酣畅淋漓。
这本书写了作者的三次出行经历,一边行走,一边思考。
书的前半部分,写作者自己去云南的一段经历,此行没有详细的行程计划,走到哪儿就是哪儿,讲自己行走的过程,也讲一路上遇到那些的人,读那些文字,仿佛能看到一个不爱说话,总是沉默的年轻人,背着大大的旅行包,从你身边走过。
书中有写一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写当地人的信仰、民俗、音乐,也写人类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仰,没有旅行游记那种流水账一样的景点打卡,但是这些细小的事情却写进了人心里。
作者在玉龙雪山的那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是临时决定,还有天气原因,最终他们不能爬上雪山,但是一行人面对着山峰,虔诚的跪在地上,双手合十,静默了很久,有的人对着山峰许愿,有的人将烦恼倾诉给大山,诉完时两行热泪滚了出来,此时的他们应该都是最真实的自己,面对如此神圣的大自然,人的那些烦恼,愿望都是如此渺小,不需要任何伪装。
山它在那里,征服它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第二部分写了一个人穿越浙江和安徽的短途山地车之旅,骑行是非常辛苦的,而且还要忍受一个人的孤独,随时都想放弃,这是一次苦旅,不断的挑战着身体和意志的极限,但是作者在路上遇到了各种同伴,相伴前行,最终圆满的完成了此次出行。
我自己有徒步的经历,所以知道一旦上路,就只能往前走,到达终点,然后再返回,不论途中有多艰难辛苦,都不能放弃,因为整个队伍不会因为你一个人而返程;一路就是走走停停,跟队友彼此打气加油,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在路上的时候,大家会抛掉各自现实中的面具和身份,人会比待在城市里的时候更敞开,更接纳,更真诚,更善良,会对陌生人微笑打招呼,聊天;但是回到城市大家又都变成了陌生人,这也许也是旅行让我们思考的地方。
还有第三部分,写了作者的一次西湖群山的徒步之旅,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的那位女性摄影朋友,你以为那些快要放弃的人,最终却坚持到了最后。不要以过去的经验来定义一个人,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都会有不同的呈现。
书中有一句话很引人深思:我们往往由于太过于注视前方,而忽视了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