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PCP教练课程是源于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在6月份第一次听完了M1之后,感觉总想着8月份还会再听一次,所以很多知识点仅仅停留在半知半解的层面。
也许是PCP15期让我增添了很多归属感,所以这一次上课,我带着一颗空杯的心,真正的开启了重塑自我的旅程。
这一次的课上我有两个发现:
第一个发现:原来我是一个“外控者”。在6月份的课上,经过罗特控制源的测题后,我是一个内控者。但这一次,我测完只有8分,是一个外控者。于是,我认真的在思考我自己。确实,很多时候我会害怕失败,因为本就缺乏自信的我,总希望自己可以做好一切,这样看来貌似有点自不量力,但是没有办法,谁叫我的身体里隐藏着一颗争强好胜的心呢。可失败的结果又让我很难承受,于是,潜意识里面,我会给自己找借口,会给自己找一些外在的媒介。例如,前几天开车回家,家里小区特别不好找车位,于是我在小区开车转了好几圈。后来我跟自己说,如果最后能够顺利找到车位,我这次硕士论文就可以顺利写完。最后,我找到车位了,当然我心里很开心,感觉好像一方面找到了车位,一方面给自己未来论文的完成也留下了美好的结果预期。可是,后来我反思我自己,其实之所以我能找到车位,是我一直没有放弃,不停的在小区里寻觅才找到的。可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不努力查文献,动笔写论文,我想就算再有一百个美好预期,论文也是完不成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会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把自己的努力“隐藏”掉。后来,当我有了第二个发现之后,我渐渐的明白了这其中的缘由。
第二个发现:在自己核心价值观的觉察中,我惊喜的发现,原来我的核心价值观是“平等”。我自己会把它解读为是对“公平”的一种寻求与渴望。我想,之所以会是如此,可能是跟我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我在家里排行老二,哥哥从小学习成绩特别好,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他相比,我从小就比较贪玩了,虽然也会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考试成绩却很平平。所以,从小妈妈其实对哥哥会更加偏爱。而妈妈又是掌管我家财政大权的人,所以,从小我会觉得哥哥可以从家里获取资源比我多,而我却觉得作为父母应该公平的对待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我争强好胜的心。所以,从小对公平看到比什么都重,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不合理信念就是“付出一定有回报”。说来也是奇怪,想起我去年报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最后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我的那个“咨客”就是因为存在这个“付出一定要有回报”的不合理信念,后来咨询师采用埃利斯ABC黄金法则帮助咨客铲除了不合理信念,从而建立了合理信念,改变了心理及行为。写别人简单,看明白自己原来如此之难。写到这里,再说回我刚刚提及的第一个发现,也许也是源于这个不合理的信念,我才会害怕面对失败,所以,宁愿向外求,找借口和原因。
我相信觉察自己、改变自己的道路不会是一片坦途,我想一定会是铺满荆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是否愿意静下心来真正的反思自己,理性的自己先给感性的自己照镜子。让我们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盲点,不断的先教练自己,和自己对话,唯有如此,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成长。成长的路急不得,但成长的每一分都值得被鼓励,被肯定。
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PCP15期的家人们都可以在今天和明天的自己说:“你很棒!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