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1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
2
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一一那样一来,他在上课时的言语就会运用自如,学生感知这些信息就不太费力;这时,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就不是自己的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
3
驾驭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4
学生的兴趣 注意力 和知识的牢固性 都来自:
老师在指导学生脑力劳动时,设法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
5
学生的智力训练会分化成好几个部分。要求学生统一发展而不分化是不符合实际的。学生的这种分化不是凝固不变的。
关于学生分化成各部分的情况,永远都不要让学生知道内情。他们看到的只是老师在布置个别作业。
给不同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各尽所能,能够为提高学生集体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
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做学术报告,而不是逼着所有学生都做学术报告。
要避免向中等生拉平的做法。如果死拽差生,不顾发展能力强的学生,全班同学便会向中等生拉平。
6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吝啬地给予概括。
最有兴味的讲课,是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不讲的做法。
由事实过度到概括性的结论,就好比是学生登上了一个高峰。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提高,怎样帮助他们“攀上高峰",使他们成为“思想家"和“发现者。"
7
学生变笨,是因为学生头脑需要思考,推论,研究的时候,却解除了思考的任务。
8
什么是掌握知识,就是使周围世界的事物,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9
学生走向“自我确立”的阶梯是: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这就需要去独立地发现真理。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发现真理所带来的惊异感,是智力发展的动力。
10
揭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深刻联系,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