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拿起笔为自己发声。在匆匆流逝的岁月里,笔成为传播能量、抒发情感、实现变现、治愈内心的有效工具。虽然写作人的写作目的各不相同,但都在追求写出一篇篇好文章。
虽然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写作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往往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会受到 “表达晦涩“、“观点不够深刻”“角度不够新颖”“举例没有贴合读者群体“等评价。
有一位作者,文章也曾经被批评为“无趣、不具说服力、没有观点……“,他差点失去成为职业写作者的信心。后来通过不断思考何谓“好看的文章”,终于将“随随便便”上升到下笔必成的状态。
他是谁呢?他就是《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作者山口拓朗。在本书中,山口拓朗给我们诠释了好文章应具备吸引力、说服力、有深度等特质,以及如何写出好文章到的训练方法。不管是职业作家,还是写作小白,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一、如何让文章有吸引力?
要让写出来的文章吸引人,需要在写前做好充分的思考,了解读者的需求,开个好头,让有趣或动人的故事打动读者。
1. 先做好充分的思考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训练
作者的“武功秘籍”就是在动笔之前,注重“思考”和“准备”。
“在开始动笔之前,文章是好是坏,十有八九就已经定了”。作者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提出了“不动笔就能学会写文章”的观点,也就是在动笔之前要学会思考,在思考和准备上下足功夫。
在动笔之前,我们要进行什么思考和准备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要让读者喜欢,就要有读者思维,思考读者想要的东西,如:写读者想看的东西;写读者感兴趣的东西;尽量写得通俗易懂。
以读者为中心的训练
“我喜欢牛奶,你却送来一车苹果,还哭着问我为什么不感动?”
送别人礼物,对方如果收到需要的东西,会非常高兴;但收到不需要的东西,反而会觉得很累赘。
写文章也是这样,你埋头苦干,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大篇,却完全不理读者的需求,读者自然对你不来电。
由于写文章和赠送礼物的相似性,山口拓朗提出通过“赠送礼物的训练”,来提高我们在写文章中找准读者定位的训练方法。训练流程如下:
第一、了解对方(读者)属于哪种类型;
第二、了解对方(读者)的兴趣和需求;
第三、采取符合对方(读者)兴趣和需求的方法。
总而言之,你的文章要让人看见,就要关注读者的需求,做一个善思者,思考如何在写作中给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
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到写文中也非常适用。如果一开头就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后面的内容就更容易被看见了。
开头这么重要,我们怎么写好文章的开头呢?作者建议要让读者产生情绪反应。如果能够让读者产生这些 “咦?这是怎么回事?“ ”哇!真厉害!““真的假的?”“好像对我很有用!”的反应,你的开头就成功了。
这些标点符号是“?”“!”的句子能够引发读者好奇或共情的情绪反应,很像“广告词”给读者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
“文章开头无异于广告词”,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通过思考广告词来进行训练。
如当你看到或者听到一句广告词的时候,尤其是那种能够引起你兴趣的广告词,就要下意识地提醒自己去分析:它是为了刺激“谁的”需求、“什么样的”需求?我为什么被打动了呢?
如果你看到一句广告词,觉得很烂,也可以思考:为什么我没有被打动呢?
经过这样的训练,把写广告词的方法运用到文章的开头中,你的文章质量会大大提高。
3. 让故事打动人
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故事能够引起人类的情感体验、打动人心。学会打动读者故事有三个条件:有时间的流动,有高低起伏的变化,能够鲜明地传达信息。
“我从上个月开始学习画画。”这是一句很平淡地叙述事实的表达,如果加入故事的三个条件,是什么样呢?
“我从上个月开始学习画画。小时候,无论我怎么央求,爸爸就是不让我学。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这个句子中,就有了故事的三个条件:“上个月开始”和“小时候”,这是“时间流动“;“开始学习画画”(高)和“小时候,无论我怎么央求,爸爸就是不让我学”(低),这是高低起伏;通过这样的对比,传达出自己开始学习画画的喜悦之情,这是鲜明的信息传达。
为了能写出有故事的文章,平时我们需要养成用故事来表达信息的习惯。在看待某个事实时,不要局限于一个点,而是要有意识地运用时间流动、高低变化来把握故事的走向。
写文章前做好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了解了读者的需求,有个好开头,有动人的故事,文章就更有吸引力了。
二、如何让文章有说服力?
文章有了吸引力后,还要通过防止信息遗漏,区分事实还是判断,运用具比喻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1. 防止信息遗漏的5W3H
无论写任何文章,都需要意识到防止信息遗漏的5W3H。5W3H代表什么呢?
When: 时间
Where: 地点
Who: 人物
What: 什么事
Why: 为什么?
How: 怎么做?
How many: 多少?
How much:多少钱?
对于文章作者来说,5W3H的遗漏,可能会成为致命伤。如:“爸爸去买苹果了。”在这里,只有人物和事件,缺少了时间,地点,买苹果的原因,怎么买,买多少,需要多少钱。
这样的信息遗漏表达会让读者一头雾水,作者要承担100%的责任。
如何进行5W3H的训练来防止信息遗漏呢?首先要在写文章之前,就应该意识到和准备好5W3H。5W3H的信息相当于下厨房所用的食材,开始写的时候就必须先备齐了。
我们可以这样子来训练: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睡觉时,回想当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然后对照5W3H h的各个要素,来仔细思考,形成习惯。当习惯这项训练之后,整理信息的速度就会不断提高。
2. 学会区分事实还是判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情景,会作出判断,产生各种印象,但我们需要分清这些印象是否是事实。
所谓“事实”,应该是“谁都无法否定的事”,而“判断”则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是通过作者自身经验、价值观、偏见等过滤而成的观点。
如看见拉面店前面有很多人在排队。就作出“这间店很有人气,生意很旺或者很受欢迎”的判断未必是事实。
因为也许刚好是碰上中午饭点,而且店面狭小的缘故,也可能是举行5折优惠活动才有多人排队。
但是如果每天店前都排长队,还听到有排队的顾客说“我是这家店的忠实粉丝,经常来吃”,那么有人气也许是事实。
在写文章时,不人云亦云,要多进行“是否是事实”的训练,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减少主观判断,会从眼前所见的情景中提炼出事实,文章就更有说服力了。
3. 运用比喻,增加文章的趣味
山口拓朗说:“擅于表达的人,大都是运用‘比喻’的高手。” 要让你的文章更好懂、更有趣,就一定要运用比喻。如: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好像踩着刹车的同时还踩下油门。”
“如果当地不需要用到这种东西,那就肯定卖不出去,就好比在沙漠里卖滑雪板也无人问津。”
……
像上面这样,巧妙地运用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而且还能增强说服力。
所以平时要加强比喻的训练,学会用有趣的比喻词替代其他词语,如把各种事物、人、事情比喻成其他事物。如开朗的人可以比喻成“像阳光一样的人”;恐怖的事情可以比作“像深不见底的井一样恐怖”;泡沫可以比喻成“像搅奶油一样的泡沫”。
通过5W3H防止信息遗漏、区分事实与判断、运用比喻等写作训练,我们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更有说服力。
三 、如何让文章更有深度力?
文章有了吸引力和说服力后,如何把文章写得更有深度呢?本书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增加不同视角,描写细节,提高发现力三种方法。
第一,增加不同的视角,可以让文章更有深度
要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章的视觉越丰富,论述也更有深度,所看到的风景会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把不同的视角比作是用 “鸟眼”和“虫眼”。“虫眼”是指看到微观的东西,“鸟眼”是指看到宏观的东西。“鸟眼”和“虫眼”看见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他们看到的都是事实。
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才能看得全面。就拿感冒症状来说,用“虫眼”来看会觉得感冒症状非常讨厌,因为会有发烧,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头痛,疲劳等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状。
然而如果用“鸟眼“来看,你就会发现感冒症状,其实是身体防御病菌和病毒入侵的自我保护技能,这是因为免疫系统正常运行才会出现感冒症状,从这个角度思考,感冒症状显然对人是有益的。
所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才能写得立体和完整。
第二,细节描写,增加画面感
作者说:“在拼图游戏中,把每一小块拼起来才能变成一幅画。在电影里,把每个镜头组合起来才能变成一个故事,写文章也一样,把每个细节组合在一起,才能真实的呈现画面和情节。“
艺术家和建筑家们都奉行这样的准则:“细节的完成质量,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对写作而言,也是一样的。擅长细节描写的文章里,有一种吸引读者兴趣的力量。
如“这担担面真好吃,含着面汤的瞬间,嘴里充满了芝麻的香味和浓烈的麻辣,顿时感觉置身于幸福之中。面吃起来也滑溜溜的,深得我心。”这样的细节描写让人恨不得马上夹起一根面条放进嘴里细吸品味。
作者推荐我们在生活中做“细节描写的训练”。比如,你看到邋遢的桌子,那么可以马上提醒自己观察更多的细节:乱七八糟的资料和书、笔头有牙痕的铅笔、黑黑白白的橡皮渣、擦过鼻涕的纸巾……
除了视觉描写,还可以加入嗅觉细节描写“刺鼻的烟味儿“、触觉描写”黏乎乎的抽屉把手“。这些细节描写一下子就让“邋遢的桌子”变得立体、有画面感。
所有的事物和人都可以作为我们训练的题目,比如房间、公园、办公室、菜市场,交通工具等等。
当这项训练成为习惯,我们就会习惯用“虫眼”看世界。在写作中就会加入丰富的细节,文章也能有深度和打动人。
第三,提高发现力,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文章的过程中,素材就是”做饭的米“,没有米,不成宴席。当我们在写作时发现没有素材可用了,就需要提高发现力,学会从外部(生活中)寻找素材,收集可能成为素材的信息。
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生活中,处处皆素材。从外部找到素材之后,和自己最擅长的内部素材(文章写作法)相乘。就是找到外部素材和自己要表达的信息的本质共同点,让两者相乘发生非常好的化学反应。
如作者的专业领域是“文章写作法”,所以他会运用以下的乘法公式:圣诞节*文章,奥运会*文章,啤酒*文章等等。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观看女儿舞蹈比赛时,评委从观众的视角给选手们提了意见。这件事给了作者启发,于是他把这个故事作为素材运用到一篇讲写作的文章里。在文章里,作者把舞蹈和写作的共同点“观众“结合起来,说明写文章要有读者思维。
这里作者用了舞蹈✕写文章的乘法练习。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做类似的“乘法训练”,不管遇到什么不相关的事物,都要思考一下和你写文章领域的共同点。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本书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有读者思维,写前做好充分的思考,思考过后再写,巧用提高文章吸引力、说服力和深度力的方法,坚持训练, 我们也能写好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