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柳三变。在家里排行第七,也称柳七。这柳三变,天资聪颖,写得一手好词。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苏东坡怎么样,欧阳修又如何,那一提起柳永来,也是只有佩服的份。

        话说北宋朝仁宗年间,年号好像是叫景佑几年。通过屡次落败,已经年过半百的柳三变中的进士。欢欣鼓舞之余,筹措满志,意欲大展宏图。却不料有人从中作梗,硬生生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谁这么无聊啊,干这事?人家当进士不碍着谁啊。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当时的皇帝老儿名叫赵祯的宋仁宗。

        宋仁宗大家应该不陌生吧,那是出了名的仁义皇帝。平时呢,对大臣也好,对宫中的一般工作人也好,都很体贴。渴了,想喝水,都怕给大家添麻烦,忍;深夜加班困了想喝点鸡汤补补身体,一想不行,大家都睡觉了,不能因为自己的事让宫里这么多人跟着忙活,然后又忍了。上朝的时候,还是开会的时候,大臣们那个个都是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皇帝啊,你这样做不行,是不正确的,你不应该这样。皇帝啊,你怎么可以给某某这个官位,不合乎规定。诸如此类,这种话经常能听得到。很多时候,说的还很不客气。仁宗有个提议,一提出来就被大臣们直接就抢回去了,一点面子都不给。仁宗呢,从来不会龙颜大怒的,都是一脸微笑,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个简单道理,说,这些敢说话的人都是为他的江山社稷着想,看着他做错误的决定,不客气地指出来,这是为了江山的稳固。即便是有些大臣的意见不对,那出发点是好的,初衷是好的。那时候人们也讲不忘初心。因此仁宗不生气。可是这些简单道理,别的皇帝却很难做到。他们也有他们的理,说是你就算为了我的江山社稷考虑,你也不能让我没面子对不对?你也要尊重我对不对?不管你是不是为了江山社稷,你顶撞了圣上,就要治你罪,这些道理大家也都能接受。犯上吗,这是很严重的。做皇帝,没有威严,还有什么意义?总之,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都对,都对,没有谁是错的。

        可人家仁宗不这么想,尊严算个屁,只要人家讲的对,管他用什么方式,就算是骂娘讲粗口也要听。就算说错了,那对我也没有损失,对不对,就当他没说。很明显,说话之前考虑这考虑那的,会顾虑很多,表达上就会支支吾吾。万一又给忘记了呢,万一错过了呢?所以要鼓励大臣们有话就说,给大家创造一个宽松的讲话氛围。他这样做,也是有效果的。那个时候的宋朝,出了很多的有名人物,什么苏东坡王安石欧阳父子,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科技发展也蒸蒸日上,经济水平那更是世界第一。

        宋仁宗的这种品格即便是在当下社会,也不多见。然而远在千年,具有九五之尊的赵祯,却能做到如此的襟怀,难得。

        即便是这样,可人家毕竟是皇帝,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小脾气的。再说了,你柳永虽然有才,但是你也太恃才自傲了吧。

        起因是这样的。本来呢,柳永的科考已经是通过了,还是进士呢,好像级别很高,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厅局长一级。古代的厅局长,算是很大的官了,像现在,一抓一大把。因为这等级比较高,最后要皇帝亲自审查一下。高级干部吗,把关是要严一些。其实呢也是走个过场,皇帝不可能了解每一个考生。可偏偏柳永不同,名声太大了,皇帝早就有耳闻。今天,当柳永的试卷呈现在面前的时候,皇帝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仁宗记得,就是这位柳三变,有一次考试没考中,一气之下,写了一首叫做《鹤冲天》的词,对自己未能录取,大加不满,牢骚满腹。说什么:“才子词人,只是白衣卿相”。老子考不考得上,都是才华横溢,堪比宰相。还说什么:“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

        想起这些,仁宗就恼火。好吧,你既然说朕的科举考试是浮名,何必还来考试呢?去吧,喝你的酒,填你的词去吧,别打搅了你的雅兴。

        就这样,柳永又一次落第。这一年,柳永五十多岁了。大好年华已经过去一大半。

        本来已经准备大展宏图,却不成想有此一出。柳永肯定是十分的沮丧。我估计暗地里不知道抽了几次自己的嘴巴子。这张臭嘴,写啥《鹤冲天》,写啥《鹤冲天》,不写会死啊?

        转而又一想,能在皇帝老儿那里混个脸熟,这也不是件很坏的事,说不定还是个机会。让皇帝天天惦记着,这名声还能不大?索性给自己改了个ID,直接叫“奉旨填词柳三变”,或者“白衣卿相”。让人一看见我的名字就知道跟皇帝有些渊源。

        柳永的这种视名利地位如浮云的观念,今天的社会也有人效仿,还有一个流行的网络语,叫做:“神马都是浮云”。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内心还是对名利地位有一定的向往的,只不过暂时得不到而发出的一种牢骚话。柳永也一样,牢骚话归牢骚话,静下心来,还是要找找嘛,关系啊,门路啊,弄个一官半职。不为别的,人总还要生活吧。做官之路,征途漫漫。

        仁宗对柳永的性格不太喜欢,但是对他的词却非常欣赏。经常让歌女们唱他的歌词。柳永也是利用这个机会,写了一些歌功颂德皇帝老儿的词托人送进宫里,想求人帮忙捞个官衔。这跟当下的人送礼行贿差不多少。

        可是这事让仁宗有所察觉,反而更加不会启用他了。这真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此事在陈师道的《后山诗话》有记载:柳三变游东都南、北二巷,作新乐府,骫骳从俗,天下咏之,遂传禁中。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三变闻之,作宫词号《醉蓬莱》,因内官达后宫,且求其助。仁宗闻而觉之,自是不复歌其词矣。


        跑关系找门路,不耽误谈情说爱,花前月下,饮酒赋诗。也不影响去烟花场所找灵感。即便再一次参加考试,也不需要做很多习题,很多时事问答,也不需要买当年的教学大纲。反正是要背的都背会了,无非四书五经。才气呢,已经是有了,也不需要继续努力。每次考试,依据现有的能力去,考不考得上全看运气。平时呢,就喝喝花酒,在众多的姐妹群里消磨时光。这日子也过的很惬意。很多人向往又得不到的。

        青楼的姐们,个个都喜欢他,巴望着能给自己写歌词,好让自己一曲唱红。

        几经周转,柳永还是获取了功名的。要不怎么说人家仁宗很仁义呢,这仁宗的仁可不是白给的。当初把他唰下来,也是一时耍个小脾气,开个小玩笑。毕竟仁宗知道这个人确实有才华,自己也喜欢听他写的歌。总憋着不听,这也不是个事。而且,柳永这人也好玩,还很幽默,取了个名字叫“奉旨填词柳三变”。有点意思。就这样,柳永出去做官了。





        柳永是一个浪漫主义情怀的文化人,他对女性的态度也比别人要和善和礼貌,也很尊重和爱护,一般可以当成很好的知心朋友。在那个年代,他能表现出对女性的这样的态度,相当的了不起。不过这些女子也不是普通的女子,用现在的话来讲是有层次有品位的才貌俱佳的人中精品了。也有一种可能,宋朝这个社会,女性的地位没有后来朝代那么低。总之,柳永和女生们相处非常的和谐。他们之间的感情远超过了普通的朋友关系。他在仕途失意的时候也得到了这些女人们的无私帮助。

        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些女人们被称为青楼女子,是一种低下的职业,但是那个年代,人们不这么看。他们有很高的文化修养,琴诗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容貌姣好谈吐优雅,整个一现在的明星大腕。

        古代的成功男人,无论是官场得意的还是商场赚钱的,都会在青楼里面寻找爱情的。家里的老婆一般都是父母根据两家的情况定下的。门当户对有一定道理,是为了家庭稳定。但是,并不能保证夫妻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和思想,也不可能出现爱情。通常,男人们的爱情都会在青楼里面找。当然这是指的成功的男人,那些为了一日三餐奔波的普通男人,能够娶得上一个女人为老婆,平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晚上暖暖被窝,就已经很好了,哪里会寻找什么爱情。

        古代的青楼女子,很多都很有修养,很多时候,她们选择男性也未必都是看谁有钱。这一点大概要比现在的女人们强点。一些落魄但是有才华的书生经常会被青楼女子收留。主要是喜欢他们的才华,更加上相貌俊美,风流倜傥。这种故事在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里有很多,比如杜十娘啥的。相反,那些豪门的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们,姑娘们却不一定待见,常常等上三五个月,银子花了许多许多,到头来也未必能有幸让女子陪他喝一次酒。听人说,青楼女子挑男人,不是看谁最有钱。如果有男人想会一会自己心仪的女子,必须要会写诗。而且你写的诗能引起女子的注意。就是说要与众不同。你要每天把你自己写的诗词贴在姑娘的门上,由姑娘的管家每天来取。然后,哪一天,你的诗被姑娘看中了,才会回你一首。这下你就有希望了。

        柳永不用搞这些,姑娘们是争着想跟他亲近的。一般都是主动找他,只为了求得一字半句的词儿。

        按照当时的情况,哪位姑娘能够得到柳永的一字半句的诗词,身份马上就提高了。逢人便说,瞧见没,柳永,柳三变,柳官人,柳七,给我写的。在姑娘们中间流传着这样的句子,叫: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听着就是感人。皇帝召见都比不了柳七哥的一声呼唤。仁宗是不是会吃醋啊?

        柳永他最失意的时候,去到哪位女子家里,都会收留,好吃好喝好招待,好酒一杯聊情怀。

        当时的京都汴梁,繁花簇锦,车水马龙。商铺店面热闹非凡,青楼妓院灯红酒绿,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社会氛围。青楼的女孩们的柔情似水和多愁善感给了柳永很多的灵感。柳永的词大部分是描写了这种女子的细腻柔情以及他与女子们的相知相恋。

童年柳永成名早

        柳永出生在当时的宋朝首都东京汴梁,过着城里人无忧无虑的太平盛世的祥和日子。家境富裕,生活安逸。后来,父亲被派往外地做官,小柳和他妈妈就回到了老家福建。在福建一住就是五年,这五年,柳永过得也很滋润。

        柳永在福建的老家,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位于现在的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山风景区有一个古村落很有名,叫上梅镇。柳永的老家就是这里。

        2003年,国庆节的时候,我曾经去武夷山游玩,当时有个伙伴哭着喊着要去上梅。我当时纳闷,上梅是个什么地方?有什么好看的?我都没听说过。我这位伙伴说很有岭南风格的古村落,还未有被旅游部门开发,游人不多,且都是一些户外爱好者去体验那种世外桃源的乡间生活。我当时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也不知道柳永的老家是这里。我想那位哭着喊着要去上梅的伙伴也不知道这些,他都说了,只是知道这是一个古村落。

        这位伙伴执意要去,而我们几个人又对当时的上梅不甚了解,心想既然来了武夷山,就要去著名景点才有意义啊,比如什么九曲溪虎跳崖什么的,谁知道上梅是个什么东东?回来后别人问起来,你们去武夷山玩,说上梅谁知道啊。因此,只好兵分两路了。

        这就是我同上梅古镇第一次接触。然而是擦肩而过。如果当时我知道这档子事,知道柳永在此待过一段时间,还有个什么庙之类的事情,我说什么也要去上梅镇看看,不为别的,就算是日后跟人家吹牛皮,也会有很多可以拿出来说道的。今天写作起来,也有很多素材。比如我在后文要写的那个中峰寺,没准现在还在,或者修葺一新?这都是很不错的素材。

        柳永在上梅镇住的这一段时间,可是没闲着。读书写字,背诵经典。四书五经,每日研习,不敢怠慢。当然,写诗写词那也是必须的。其中一首叫做《中峰寺》的诗当时极富盛名,流传甚广。那时候的武夷山市不叫武夷山市,叫崇安县。崇安县有个寺庙叫中峰寺,那时的柳永也就七八岁的年纪,名声却很大。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少年天才。

        小小的柳永跟祖母生活在一起。用一句著名台词那叫“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是的,奶奶不是他的亲奶奶,是柳永的爸爸的继母。柳永父亲叫柳宜,生母早逝,柳宜是继母带大。他跟继母感情甚笃,继母待他也视如己出。柳宜长大成人,赴京城考取功名,娶妻生子,在东京汴梁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这不,柳宜又要派往全州做通判。这个官可是一个重要角色,一般都是带着中央的指令监督地方政府,相当于中央政府派往地方的外派官员。估计也是临时性的,时间不会太久,督促地方解决问题,办完事就回去。回去之后,如果事办的顺利,得到皇帝嘉奖是意料之中的事,官位的升迁也是顺理成章的。就好比现在的考察干部,要想给他升迁,必先放到基层锻炼是一个道理。这样的派出,是不能带家属的。柳宜只好把四岁的柳永和妻子送回到福建老家。

        老奶奶听说孙子回来自然喜出望外,儿子在京城发展,风生水起的,后来升官发财娶妻生子,老太太在福建乡下打理田产和茶叶生意,硬是没见过儿媳和孙子。祖孙见面寒暄唏嘘,哭成一团,自不必说,打这以后,柳永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山村安顿下来。在这个继奶奶眼里,咱孙儿聪明乖巧,孝顺有礼貌,长得又俊俏,像个女孩子。喜欢的自是不必多言。

        老太太对他那是视如掌上明珠,走哪里,带着。逢人便夸,我这孙子,出口成章,才华出众,七步能诗,堪比曹植。

        这一日,逢镇上集市,周边村寨,悉数而来。寺庙门前,香火缭绕,引车卖浆,走街串巷,叫卖声此起彼伏。老太太带着孙儿来到享誉十里八乡香火鼎盛的寺庙《中峰寺》。

        自从儿子去京城做官,老太太逢初一十五都要来寺庙为远方的儿子烧香拜佛,祈求神仙庇佑。什么官运亨通啊,多子多福啊,家庭幸福啊,反正就是好话连篇。孙子回来后就带着孙子一起来。附近的乡亲们都很熟悉,老远见着就打招呼。李家婶子王家姨,张家的伯父赵家叔,见谁都是一面笑,人人都夸好儿郎。

        寺庙大门口,有一个千年大榕树下,榕树下,一张方桌,方桌之上一水壶和一茶杯。方桌后面站着一位书生模样的男子,四十岁左右年纪,手拿一把折扇,口里滔滔不绝。

        小柳永被这位神采飞扬的先生吸引住了,站在原地不想走。奶奶叫了几次都好像是没听见一样。听得入神。

        说的是这座古刹的来历。听起来确有几分神奇的经历。唐朝后期,李家王朝气数将尽,各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军阀割据一方。有一个云游的禅师,一日来到此地,看这里地势巍峨,地灵人杰,便建一所寺庙名曰《中峰寺》。禅师武艺高强,道法深厚,力大无比。虽七八壮年不得近其身。兵患匪患让老百姓民不聊生,禅师带领乡民驱匪除恶,远近十几里,方的安宁。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这一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也是这一年,太原有个很著名的人物降生了,他的名字叫石敬瑭,在后来的五代十国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后晋的开国君王晋高祖。这个人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非常了得的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更加神奇,以后有机会再来单独讲讲他。放下高祖不表,单说崇安虎患。

        唐朝的景福元年,崇安境内,兵患之外,更加虎患。有猛虎扰民,牲畜百姓多有受其害。禅师居中峰寺,闻得此言,遂意除虎安民。忽一日,听说又有猛虎将至,众人欲捕之,准备了弓箭棍棒刀枪剑戟等,专等猛虎再来。须臾,却见禅师骑虎归来。众人惊讶无比,都叹禅师神人也。伏虎禅师的名声不胫而走,家喻户晓。时至今日,寺中原有伏虎坛,遗迹犹存。说的是柳永那个年代,现如今,这遗址,不知道还在不在。当初要是跟我那位驴友一起到了下梅古镇,能不能一睹风采啊?想起来真是有点后悔。如果能亲自目睹这个中峰寺,现在写起来,是不是更加生动丰富?不说这些了,过去的事就过去吧,我只好绞尽脑汁想象一下。还是说回柳永那个事。他看到过这个遗迹,就是伏虎坛的遗迹。

        说书人说的口干舌燥,故事也告一段楼,喝口水歇歇。柳永听的有点忘我,惊呼妙哉。脱口吟诗一首《题中峰寺》。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说书人闻听大喊精妙,感叹柳永神童也。

        凭借此事,柳永名声大振。

重返京城风月场


        几年后,父亲柳宜回到京都汴梁,升官进爵自不在话下。柳永也就随母亲回到了京城,跟父亲团聚。终日研读圣贤,吟诗作赋,吃饭睡觉不提。


        光阴荏苒,满腹经纶的柳永长大成人。面对科举考试,踌躅满志志在必得。普天之下,焉有在我柳永智商之上的人吗?我不考取状元,算我失败。

        少年轻狂,恃才自傲,这就是柳永的真实写照。


        柳永首秀,以失败告终。这无疑是对他的莫大的打击。

        有点消沉,有点看破红尘。整天混迹青楼妓院,吟诗作画,歌舞升平,推杯换盏,饮酒取乐。这种状态对他之后的仕途非常不利。那时候,读书升官是所有读书人的目的,竞争那是相当的激烈。不像现在,读书很多情况下只是谋生的手段。有一技之长,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读书好的,找一个薪水高又不辛苦的,读书不好的,只好找一个很累,但是薪水不高的。古代读书不是为了这些,谋生的手段那是学徒的事。你要想学一门手艺,不用去学校学,而是到店里给掌柜的当学徒。当铁匠,就去铁匠铺;当木匠就去木匠铺。想做买卖就去商店当学徒。这些都跟读书没多大关系。最多认的几个字,会打算盘就成。谋生的技能,在四书五经里学不到。

        古代读书,只能去做官。因此柳永这个样子,这是不行的。我留意过很多有关柳永的记载,包括野史,没有发现他父母对他这样自毁前程的做法进行过什么具体的干预措施。按常理来讲,他父母对他儿子这样的人生态度肯定不满意。很容易想象当时的场景。父亲,一定是大声斥责,训斥儿子不能光宗耀祖,不求进取,左一个不孝子右一个不肖子轮流叫着,就像红楼梦里面的贾政骂贾宝玉那样。母亲,则温和一些,一方面劝父亲不要大动干戈,一方面劝儿子振作精神,不要整天混迹风月场所,荒废青春。大抵是这些。这些做法通常是他们这类人家的标配做法。

        后来我又一想,也许柳永的父亲很是理解他,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性情中人,不拘泥于陈腐,不那么爱顽固守旧,也很开明呢。柳永的父亲也是一位诗词达人。虽然没有留下传世之作,那也是在诗词方面有所领悟之人。柳永的诗词才华的基因有他父亲的遗传。他父亲柳宜是南唐的一个大官,南唐还有个写词的最牛逼的人物,李后主。被宋朝灭了之后,李后主被镇压,但是他们这些官宦人家就一起成为宋朝的官员。宋朝灭了南唐,地方官员大部分官复原职的。只要你愿意,也不是特别的反对新朝廷,都不会太过为难。要不然,这么多的官员从哪里来呢?

        在南唐的时候,柳宜是个监察御史,归了宋朝,也官运亨通,做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相当于建设部的副部长。柳永的叔叔们也是个个做官的,有在礼部的,有在地方做一方土地的父母官的。这真是一个官宦世家,典型的豪门望族。这样的家庭背景,而柳永本人又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估计为柳永提亲的人家也不少。

        父亲柳宜是后主李煜的粉丝,特别推崇后主的词。风花雪月宛转悠扬,读来滋滋有味回味无穷的。小柳永从小受其父亲熏陶,骨子里被诗词的浓烟浸没。

        基于这些原因,才有柳永长大后,所写之词,音律谐婉,风靡当时的社会,广泛传送于民间,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青年柳永,虽未考取功名,然才华出众,人又精神,家庭背景也不错。十里八乡的,上门提亲的确实不在少数。柳永结婚很早,并生有儿子。早年的这个原配夫人,人称凤姐,也是大户人家名门望族。小姐自恃很高,一般男人根本就不爱搭理。不但长相清秀美丽,而且诗才出众,谁都看不上。但是,一听说是柳家公子,高兴的喜出望外,不顾矜持,催促媒人赶紧去说合,晚了就怕被别人抢了先。

还有 63% 的精彩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1,468评论 5 47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620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427评论 0 33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160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197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334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775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4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28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459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0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10评论 3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76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6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27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19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