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墙角的父亲》,她突然就模糊了双眼,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小时候的世界。
01 儿时 -- 快乐无忧的世界
小时候,在她的世界里,生活算是过得无忧无虑,除了父母吵架会给她带来烦恼和痛苦。
虽然没有大富大贵,房子也是单位住房,但她不愁吃穿。家里能放有一整箱的小浣熊干脆面,小卖店里的各种零食都能吃上,过年有新衣,过节有礼物,上学有课外书,还能不时地去趟县城玩......这些对她来说已经是足够幸福的生活。
当然被这些美好包裹着,她也不知道有钱人家的生活是怎样,至少在她眼里,那些街上家里做生意的同学,好像吃穿也都和她差不多。所以她的世界里没有攀比和羡慕,没有自卑,只有知足,快乐。
当然她周围的同学,有家里条件比较艰苦的,他们吃穿用都很节俭。但她并没有像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那样,自带某种优越感,看不起甚至欺负那些同学,而是平等地友好相待。因为她很善良,那是父亲对她的影响。
直到她从小镇走出来。
02 高中 -- 外面更大的世界
她倒也争气,以全镇第一名的分数考到了市里的第二重点高中,父亲应该也很为她骄傲和自豪,虽然没能进到最好的那一所。
她眼里看到的世界开始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她的分数。一下子从习以为常的前三,排到了一千多个名学生中的两百多名。虽然基数不一样,但是落差也很大,她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以及由此带来的压力。
其次是来自周围同学的压力。某某某父母是某个县的什么局长或副局,还有专配司机,谁谁家里又是做生意的,从他们的言谈中听得出来,家境都不错。原来她读的这所高中,除了成绩很好的学生能考进来,其中一部分是家里对学校的赞助,通过关系进来的。
她渐渐感受到了更大的不一样的世界以及自己的渺小。
之后不时地,同宿舍或隔壁的同学,会有家人来看望。有出差开会顺道的,也有特地带着好吃的东西来慰劳宝贝女儿的。
她开始羡慕她们。
不知道是学业压力所致的紧张和自律,还是那种无形中造成的自卑感所致,下课后她并没有那么放开地和她们一起嬉笑打闹,而是变得更加地安静,一心扑在学习上。
尽管如此努力,由于她所在的班级是全年级十三个班级中的重点班,她的成绩还是在中下游。她找不到信心。
后来高二的文理分班,她选择了自己更为擅长的文科,且遇见了对她影响很深的班主任。终于,在班主任的启导下,她调整了心态和方法,第一次就考到了年级的前十,之后还有更好的成绩。她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找到了久违的自信。
甚至有一天傍晚,她走在校园里,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那里的主人,她仿佛找到了一种归属,一种安全感,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她被自己莫名地感动到。
但是,高中学习并没有那样的一帆风顺。
突然,她的班主任由于有出色的成绩,被安排调往市里新建的另一所高中担任校长。
纵有万般的不舍,她还是迎来了新的班主任。也许彼此的配合并没有那么默契,高三时期,班级的管理也稍有些混乱,她的成绩还是似乎没有那么的理想。每次考不好,她便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亲,父亲会耐心地安慰她,给她鼓励。
后来第一次高考,她的分数超过了一本线,但是没有达到她理想中的重点大学。
于是,她和父亲商量后随意填报了志愿,决定复读。
复读的时候,紧张的备考冲刺期间,父亲还给她带了一部红色的小手机,让她更方便地和家里沟通,缓解考前的紧张感。但是她心理素质不太好,一年后的高考,她还是失利了,没能考上那所理想中的大学,去到那座她向往的美丽城市。
她觉得自己让父亲失望了。
她退而求其次,报考了临近城市的一所211院校,一所其实以她第一年高考分数就能报考的学校。而那所学校的住宿费是全国高校里算是比较高的,因为条件好。
其实填报志愿的时候,她也没考虑费用的问题,因为那也从来不是她担心的事情。父亲只要她专心读书,能有好的成绩。
只是那个暑假,她隐约感觉到父亲的愁眉紧锁,好像是关于钱的问题。但她从没听到父亲对她说过什么。
03 大学 -- 突然崩塌的世界
临上大学的时候,她的世界突然崩塌。
谁也没有想到,父亲在她要步入大学校园的前几天,意外因公殉职。而那一天,是教师节,本该属于他休息庆祝的日子,他却因热心和责任感奔赴第一线加班,最终倒在了自己的岗位上。
那可是她最最敬爱的父亲!她都没能让他看到自己朝气蓬勃地走向人生新阶段,她一直以来都是他的骄傲,她多么希望他能看到他为她开启的新世界!可一切都成了永远的遗憾!
悲痛,绝望,残酷,无助,沉重。
但她必须要面对明天,和那未知的世界。
也唯有前进,才是对他的不辜负。
处理完一切,她告别母亲,踏上了大学之路。
出发那天,她坐上开往县城的班车,回头望,母亲在车后面,蹲在地上痛哭,欲追又不能追......那一幕,她不愿过多地回想,每一次,都很痛。
而那时候,竟还有一些闲言碎语,有一些说三道四的人,认为她念不完大学。
确实,一开始,眼前的大学生活对她来说,是一片黑暗。
因为突然的变故和打击,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第一个学期,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蒙着被子痛哭流泪。每次,强忍着悲痛,她还要安慰电话那头声泪俱下泣不成声的母亲。
脚下的步子太沉重了,她甚至有些一蹶不振,也找不到方向。
以前的世界哪去了?让她无忧的那个人哪去了?
他就这么丢下她,要她怎么面对今后的生活?
幸好,后来,她咬着牙走过了那艰难的几年。母亲靠她的工资,供她顺利读完了大学。
04 毕业 -- 要独立面对的残酷世界
毕业后,她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来到了大都市。其实她也不是特别向往多大的城市,她只是觉得她的专业,在大城市的机会比较多;另外她不想回去到那个令她开始有些厌恶的地方,因为那一场变故,让她开始体会到了人情冷暖,认清了一些丑恶嘴脸。
她想自己在外立业成家,再把母亲接在身边。
但大城市的生活哪有容易二字,尤其像她这样无家底无背景的普通人家。
当然,她还是有能力养活自己的。
只是,要立足,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房子。
周围的朋友,多少有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帮忙,少则几万十几万,多则几十万。
而自己呢?母亲还有这个能力吗?母亲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因为那场变故,她才知道,热心的父亲瞒着母亲借出多少外债,让她们讨债都无门。谁会主动地送上门呢?一个也没有。
05 回忆-- 父亲的劳碌世界
突然她觉得,原来她好穷,她的家庭好单薄。
她才明白,她那无忧的世界,都是父亲用强大的肩膀给她扛起来的,是父亲风雨里的奔波劳碌和付出,才换来的。
要不然,在那个年代,在偏远的小山镇,仅凭父亲母亲的微薄工资,哪有她无忧无虑的生活。要知道,也许在她眼里,父母的职业,教师,虽受人尊重,但是,她们的工资却远撑不起如职业名称那般高尚的生活。
慢慢地回想,一件件事情浮现眼前。
一个周末的晚上,母亲有事不能回家,而父亲又碰巧有事,必须连夜赶往隔壁县城。胆小的她哪敢一个人在家。父亲也是没有办法,他需要运送一批水果,时间紧急。在安抚之下,她才鼓足勇气,答应了父亲,靠亮起家里所有的灯,度过了漫长的黑夜。
后来,她才知道,父亲的艰辛。周末,顾不上休息,白天去村里摘果,装车,赶到镇上,又马不停蹄,运往县城,才能保证水果的新鲜度。而那时候的路,没有铺水泥,还是泥土路,从村里到镇上,再到县城,起码得颠簸七八个小时。
而这些,仅是为了额外增加一些收入。
还有春节,父亲和母亲,从县城进一些年货,有对联,有水果,在镇上摆起了小摊,为的也是年关时节,能挣一些小钱。
再者,父亲有一部相机。偶尔他下到村里,会给乡亲们拍些照片,收些胶底和冲洗相片的钱。但她现在想,他并没有从中赚到多少钱,因为他给拍照的,大都是他认识的人,他也不会收取人家太多费用,甚至她都怀疑他免费送了不少。因为他乐于助人,尤其是那些乡亲们。镇上总共就十来个村,他年轻时在几个村里任过教,跟他们都相熟。后来调到镇上教委办公室,虽然不教书了,但是经常下乡,因为热心待人,也帮了很多人的忙。他走到的地方,乡亲们都热情招待。
父亲还订阅了一些杂志报刊,她看到其中有关于致富赚钱的。小时候的她没有什么概念。后来才知道,父亲当时是多么积极地想各种办法,多赚钱。
不然,作为老大的他,怎么有能力在亲友有困难的时候就立刻能挺身而出,怎么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小家之外,还有余力帮助到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还有两位老人,还有老家的亲戚。
不然,她怎么能在对于她生活的小地方来说,物质还不是很富裕的那个年代,那么单纯无忧地生活。
是爱,是责任,让父亲白天黑夜,风雨里奔赴,血汗中积攒,才堆积起的财富,才为她撑开了一个美好世界。
在她记忆里,父亲从未有好好休息的时候,他停不下来。
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早晨五六点钟,或者夜里很晚,还听得到他在隔壁办公室噼里啪啦推算盘的声音。
一到周末节日也停不下来。下乡走家串户,为了工作,也为私事。看看是否有条件做些小项目,还为了去看看,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和那些乡亲们。
他从未休息,从未停下脚步,他太累了。
有时候,她会想,也许他的离去, 能让他不再那么辛劳;但同时又不免痛心地惋惜,父亲一生劳碌,他却无福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06 长大 -- 用力奔跑的世界
渐渐地,她才真正明白,哪有什么静好的岁月,只是父亲替她负重前行。
没有了灯塔,她要自己提灯前行;
没有了大树,她要自己努力成长。
他为她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
她要自己去闯,哪怕路途漫漫,哪怕跌倒受伤,哪怕荆棘坎坷,像一种传承,她要带着爱和责任,不断向前,用力奔跑。
她必须相信,风雨之后,定会有迷人芬芳。
她要很努力,为自己,为母亲,撑起另一个温暖幸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