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书店挑了600元的书,回来一看,竟随手拿了好几本传记。第一本便是《卡尔.拉格斐传》。我试图在他的童年、事业、恋爱、着装、家、朋友等蛛丝马迹中串联出一个老佛爷的样貌。
1. 书籍是他的生命,阅读是“病入膏肓的执念”,而且他拒绝治疗。这位创造者会同时读二十来本书,他在世界各地有多少个家,就有多少间私人图书馆。 一条隐秘的连线连接起萨特的《文字生涯》、爱德华.冯.凯泽林的《灼热之夏》和卡特琳.波兹的诗。(我也喜欢同时阅读好几本书,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2. 卡尔立刻要求换回那副令他一件倾心的画。他的父母只得赶紧致电画廊,画廊也只得在圣诞节休假期间破例开放。几经周折,这幅画终于近在眼前。(父母对孩子的需求满足真好)
3. 他开始深信不疑:将来,他也会变成画中人的样子。早在六岁时,他就在母亲客厅的阳台上,“想象自己变成故事书里的人物,感觉自己变成了传奇,自言自语,“我知道自己会成名,全世界都会知道我的名字,太奇怪了!””这个念头挥之不去,最后几乎到了吞噬他日常生活的地步。(为什么所有的伟大人物,都会在儿童时期对自己有一个自我实现的预演呢?圣洛朗如此,武则天如此,卡尔也是如此?)
4. 出生于汉堡富人区(因此,他才有足够的经济来发挥艺术的天分)父亲是博学之士,会说九种语言。工业革命期间,白手起家者创下了不少励志神话,他的父亲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曾老师说,俄狄浦斯冲突其实说的是眼界问题。有这样的父亲,儿子对于成功与失败的疆域可真广啊。)
5. 少年卡尔大部分时间在房间里闭门不出,幻想一个理想的欧洲,在想象中游历梦幻般的欧洲各地。(他的精神世界可以造一个王国,而这也是他抵御现实战争的一种方式吧。)
6. “父母一直把我保护得很彻底,营造出家园坚不可摧的假想。”那是因为他是最小的儿子,而且他很会讨人欢喜。他从不反抗权威。而且父亲溺爱儿子。
7. 画画是他独处时的主要活动。他很讨厌被打扰。他尤其爱纸,但只爱一片空白的纸。
8. 他的母亲,热情而锋利,叛逆却又骨子里散发出贵族气质,社交应酬时态度高傲,待下却礼貌要加,脾气恶劣而不失可爱,十分有趣。“我的父母各司其职,父亲纵容我无所不为,母亲当头棒喝,约束我安守本分。”(每一个家庭大致都有这样的分工,一个负责宠溺,一个负责规则)。
9. 面对母亲的羞辱,少年卡尔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借此机会学习思考,汲取养分。(一是出于轻微的恐惧,另一方面主要是母亲的绝对权威令他着迷???)
10. 卡尔在一旁观察,分析。他磨练自己的眼光,默默抵抗人群。
11. 他会毫无顾忌地指使他们做“所有自己不想做的事,比如洗自行车。但写作业肯定不行,他们太平庸了”。
12. 母亲其实很能理解儿子的特立独行,这遗传了她的特质。母子二人内心深处都极其敏感,却不幸身处这个负隅顽抗末日来临的衰败世界。她还会鼓励他与众不同。“我问母亲什么是同性恋,她回答我:“就像一种发色。它什么都不是,不引起任何问题”。我很幸运,父母的思想都非常开明。”
13.美不是过去专享的特权,而能从当代特质中提炼。
14.青年卡尔舍不得漏看一眼,不过只有他有本事记住整场时装秀盛况,他能在脑中画出每套服装。(天分啊天分)
15. 第一次出走,重建自我。“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的作风是,烧掉一切,从零开始。”他撕下旧的一页,面对新的空白的一页。
16. 年轻人知道自己同样拥有失败的权利,即便失败也不会被冷眼相待,家门随时为他敞开,不管发生什么状况。(家是一个安全的防坠网。)
17. 卡尔经常在放映厅里一直待到深夜。他用心记下片中的语句,不知疲倦地反复念诵,好改善法语发音,把黑白电影当做理想中的绝美范本,磨练自己的法语。 卡尔不是那种静候命运安排的人,他属于先行一步的类型。(超强的行动力,速战速决+)
18. 这个小伙子随时都在构建自我,这很容易让人觉察。
19. 他首先是一名被灵感驱动的知识精英,一位思维方式多变的博学之士。多样的创意是他的原动力,然后形成理念,为创意注入生命,他无法抑制这种渴望。
20. 我总是倾向于喜欢舒适的生活,这让我有点儿恼火。用不着漫长等待就能得到广泛认可,时尚界确实是他想要的天地,可以施展手脚,变成大人物。一定要发光,用自己的方式大放异彩。(让自己享受舒适和快乐,超我非常的宽松。这与他父母的开明、对他需要的满足很有关系。)
21. 卡尔有着深不可测的文化底蕴。
22. 他不是一般人,在心底深处,他知道不能抗拒命运。卡尔并不爱慕虚荣,嫉妒情绪则难免,不过他会设法排解,换个轨道转移注意力。他已经拥有这种定力。
23. 面具是必要的手段,可以躲在面具后面,观察所有正在观察自己的人。他越来越常戴一件配饰,遮住自己的真实目光。(他的眼神很美,睫毛纤长,非常温柔。)
24. 他想感受一切,了解一切,预见一切。抓住时代气息和路人风采,读懂街道的语言,读懂那些让街景栩栩如生的动线。墨镜可以让他暗中观察来来往往的人群,完全不暴露自己。(观察者)
25. 卡尔既谨小慎微又热情澎湃,他在工作上毫不懈怠,更胜他人。(细节之王)
26. 他们的亲情故事就像理性与情感的无限博弈,要尽可能地灭绝情感。(所以,他把激情都给了工作?而理性,其实为了防御的是过度的感性。所以,卡尔才无法忍受分离?)
27. 他从影像中汲取营养,尝试各种面料和色彩,包括丝绸上色的不对称色调。
28. 拉格斐始终在摸索重叠式的身份识别,也就是反复运用同一视觉主题,以求得千变万化的活力。
29. 他不喝酒,不抽烟,也不吸毒,不是出于道德约束,而是惧怕潜在风险,他不想失去控制。他也不会推心置腹地聊自己的生活。他永远啜饮着气泡十足的可口可乐,若有所失。(他在激情和边界感之间,拥有很好的平衡感。)
30. 卡尔心中的渴望:想讨好他人,想不引人注意地融入环境,以便更好地观察同时代的人,提炼时代元素。一方面是巴黎交际圈的名流传奇,另一方面是更私密的德国伤痛现实,他在二者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点。
31.雅克:他热衷于触摸极限,上升和下坠,他对圣女贞德和……
32. 雅克就像卡尔的灵感缪斯,代表了创造之初的原始欲望:自由、灵气、勇敢。
33. 卡尔喜欢工程项目和工地,喜欢对正在建设中、尚存可能性的事物展开构想。
34. 我欣赏那些自我毁灭的人,不过我的惜命本能超越一切。雅克让卡尔间接地体验到一些被他禁绝的人生经历和放纵行为。
35. 此前,他都是用生命消化母亲严厉的话语,力求达到母亲眼中的理想标准,为了她的幸福不惜一切。
36. 他的方法不变:投身工作前,他要熟习设计对象。“必须对品牌展开百科全书式的深入了解,理解香奈儿女士在法国时尚界的重要地位。”“他如果对某样东西感兴趣,就会撕下那一页。他做了好几部剪报集,以作灵感源泉。”
37. 我一生中做的最好的东西,都是在睡觉的时候梦见的。所以,我总是在窗边放一个素描本。
40.歌德——利用过去的元素创造最美好的未来。(成功的灵感源于文学。)
41. 卡尔不能忍受周围的人主动离开他。
42. 建造,依旧且永远在建造,这样就能避免眼睁睁地任由时间操纵一切。
43. 卡尔能在不同宇宙间轻松游走,切换完就把前面的彻底忘了。
44. 雅克坚持要和毛绒玩具小熊一起火化。(一个孩子?依恋中的孩子?)
45. 他不喜欢把自己的名字挂在一家店的招牌上,他觉得这样很俗气。说到底,他不喜欢把自己太当回事。
46. 雅克离开后:我的心离开了我的故事。
47. 雅克离开后,他经常引用这句话,“我历经一切,爱过一切,品味一切,而如今的我,是冰冷之星,热情熄灭。”
48. 头发变白,他也并不染色。他反倒宁愿加强白色,开始在头上扑爽身粉。昂首前进,告别过去。
49. 告别十八世纪,专注于日本极简主义。他自行卸下那些负担,免得再被它们拽回去。(哀悼)
50. 和他生命中的各色摆设一样,他一直在建立一些精挑细选的小圈子,与其被动忍受血缘关系的限制,不如顺应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即所谓的“亲和力选择”。
51. 卡尔熟读萨特的《文字生涯》,长久以来他都知道,一切源于童年,一切也终将通往童年。
以上:
1. 一个顺利度过俄期的人
2. 他的一生在盛大的感性(激情、创意、灵感、独一无二、坚定的自我实现)与理性中(先行一步、速战速决、超强的行动力、谨小慎微的观察者、汲取者、一步又一步走的很稳、惜命、维持秩序)寻找平衡。
3. 文学底蕴、艺术直觉、后天的学习,是他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