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是唐代诗人李绅《悯农》里的诗句。生长在农村的我,上小学时老师就教过我这首诗,但当时对这句诗的理解并不透彻,简单地认为,只要春天播下种子,秋天就会有好的收成。是自己经历了一件小事,才让我明白其中的真正意义所在。
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秋收季节我在山上放牛时,看到邻近生产队的一块已经收割完庄稼的旱土里,还遗留一枝看似“狗尾巴草”的穗子,金黄金黄的,上面布满了金黄的小果实,特别好看,但我又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处于好奇,我捡起来带回家,把果实部分全部弄下来,用个盘子装好,放在楼上阳台上晒干并收藏起来。
我后来从邻队的同学那里打听到,那种看似“狗尾巴草”的穗子是粟米,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小米,是一种粗粮。那时我们那里很少有人种植小米的,而且也没有人会吃,都把小米当饲料喂家禽和猪、牛等。
也听说粟米长出来很好看,我便在第二年春天一个晴朗的星期天,将自家屋前靠池塘边一块由我自己开发出来的,不足1平方米的“自留地”整理好,从池塘边挖了一些肥沃的塘泥铺上,然后把精心收藏的那一小包金黄色的粟米种子均匀地撒在土里,再盖上一层薄薄的火土灰,土的周边用小竹枝围上,避免有家禽破坏。
在经过一段阴雨绵绵的日子后,气温升高,粟米种子发芽并慢慢从地里爬出来,渐渐满地长出绿油油的幼苗。从那以后,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那些粟米苗子长高了多少,甚至还用三角板去量过幼苗的高度。只要,连续天晴几天,我就会给幼苗浇水,生怕幼苗渴了会干坏。
由于地域小,撒的种子太多,整块地里长满了数百株又密又细又嫩的粟米苗。在堂叔的建议和指导下,我忍痛扯掉了大部分的幼苗,最后还留下百余株相对强壮的苗子。
为了让粟米长得好些更快一些,我还趁母亲不在家时偷偷从厕所里掏些粪便加水浇过几次。由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粟米苗长得特别快,也长得更粗壮了,很快就超出了我用来围苗的小竹枝的高度。
后来,幼嫩的粟米苗受到了害虫的攻击,一夜之间多株幼苗的嫩叶被不知名的害虫蚕食掉。我花了不少的时间逐株查找,把害虫捉拿住并全部消灭。为防止害虫的再次侵害,一天我见堂叔在给稻田杀虫时,让他帮我的粟米也喷洒了一些农药,这以后再没有害虫入侵。
粟米苗长到大约6、70 公分高就开始抽穗了,因为家里养了鸡,池塘里经常有鸭子游荡,我怕它们伤害我的粟米,还怕不懂事的小朋友偷摘,我又加固了围栏,四周换用比我半腰还高的细竹枝严严实实地围着。
大约在晚稻插田后不久,我的粟米穗都低下头,变得金黄金黄的。在堂叔的提醒下,我在一天放学后用剪刀把成熟的粟米穗一根根地剪下,用一个竹子编织的盘子盛好放到楼上晾晒,然后把粟米全部弄出来。我母亲好奇用秤称了一下,足有1公斤多,是的原来种子的无数倍,我感到特别高兴,也特别珍惜这自己亲手种植获取的劳动成果。
但后来同一个生产队的邻居看到我种的粟米长得好,粟杆粗壮,穗长果实饱满,都向我索要粟米种子,刚开始还有点舍不得,但后来想起自己留下这么多也不会有大用,不如让大家明年都种上粟米。于是我便将收获的粟米除自己留下一点外,其余全部分送给各家各户。
到了第二年春季,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的空地甚至路边都长满了粟米苗,一片绿油油,在柔和的春风吹拂下,像绿色的波浪不停地翻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到了秋收的季节,粟穗都变成金黄金黄的,洋溢着一派丰收的景象,那景观也许不亚于油菜花,至今仍然不时在我脑海浮现。
一天,区公所的农技员下乡来,看到了我们生产队周围种植的粟米,还特意从镇上的照相馆请摄影师到我生产队的屋前屋后拍了几张照片说是展览要用,但用没用,展没展览,我一概不知。但农技员临走时告诉生产队队长,由于粟米的特殊性,同一块土地不能连种,否则对土壤结构会有很大影响,以后不利于庄稼生长。
接下来再也没有人种植粟米了。但由于在上一年收割时部分粟米掉落在地上,次年地上照样长出很多粟米苗子来,还是那么可爱,只是没有先一年那么壮观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一枝小小的粟穗有如此强大的繁殖能力,两年之后竟然变成小小粟海,并成为引人瞩目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还会引起区公所农技员的关注。
现在想来,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要你努力耕耘,播下希望的种子之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付出越多,收获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