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提交的离职申请获得批准,意味着终于能逃离这份工作重获自由,于是期待已久的那些旅行目标,便开始不停诱惑我前往。
而现实并不能容忍我一一实现,之前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可支付在大城市中的各种生活成本后剩余的资金不允许我随意任性花费,加上现在已经辞职, 便不知不觉心生逃离大城市的冲动。
晚上躺在床上思考自己逃离大城市的理由: 回家有昔日好友的陪伴,不需要每月为生存奔波,有家人可以照顾我,也不需为生活那么拼,在家里,可以过得舒服且自在……
然而,意淫终究会被现实狠狠抽醒,我还清楚记得,当初逆行北上来到大城市,就是无法承受家乡安宁舒适的生活背后,要背负那些无法承受的成长之重,如今随着时间慢慢遗忘掉。而现在,我不能回去,我要重新将他们梳理出来,提醒自己要成为自己的保障。
一,重新回到限制自我成长的关系里是走向贫穷最快的方式。
在大城市,一切保障都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争取,因此相比在家乡,我们拥有更强的学习欲望,更多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生存法则,而这些经历会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和锻炼我们的生存能力,甚至将我们带上财富自由之路。而在家乡,遇到问题有人帮你解决,衣食住行家人帮忙照料,空闲时间多用在跟好友们吃喝玩乐,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久了,多数人就会因为没有目标而选择沉溺于当下,不再提高自己的价值,满足于眼前衣食无忧得过且过的小日子,把生活过得像一潭死水。
二,人性是好逸恶劳的,成长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但若以此为由将自我保障交付给某些政策或单位,人性中的优良品格将会迅速遗失。
前段时间在跟同事聊天的时候, 不知谁起了一个头突然谈到了欧盟国家的福利政策, 谈话方向就一直围绕欧盟国家的人民多么幸福, 凡事都有国家帮忙照顾, 不用工作却也活得逍遥自在,没事就喝喝咖啡,晒晒太阳, 教育医疗这些都无须担心, 简直就是皇帝待遇。 然后转而也羡慕起我们国内的公务员, 活少钱多福利好,不像我们每天都要为三餐拼死拼活,还要受上级和老板的气。
当时听完我并没有表态,因为那时心里虽然反感这样的话题,但自己没想清楚这种生活有什么坏处,也就没去反驳,但最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清晰了一些,所以要赶紧将其梳理出来。
动摇我扎根大城市的想法是担心自己奋斗多年,却始终保障自己立足于大城市中,所以便经常对未来感到迷茫。 而上面提到的让自己成为某项政策或某个单位的附庸,获得所谓的安全感,确实是很诱惑人,但只要用自己的理智思考, 就会发现这样的模式根本不存在长期发展的可能性。财富的增加是依靠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实现的, 而福利政策和所谓的公务员职位, 在某种程度上是阻碍这两个维度的发展, 而且,我提到人性是好逸恶劳的,既然做不做事获得的都一样,那么人天然选择轻松和简单, 而我们想要获得的成就感,必定来自于对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回报。 进取心必定来自于对实现目标的强烈渴望。 责任心比如来自于对某事的控制和承担上。 而这些东西,都立足于这样一个底层逻辑: 我投入到这件事之中,是能产生不同的反馈的,而不是做与不做都一样。
三,踏入社会之后,将家人或社会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保障,或许我们永远难以逃离贫穷。
看待贫穷有两种角度,一个是物质上的贫穷,另一个更为重点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有的时候,由于命运或者能力,我们暂时受限于贫穷的物质生活中,其中有些人能看清自己的处境,愿意主动寻找摆脱贫穷的道路,虽不能保证只要努力就有收获,但至少能看到生活质量在随努力的程度日渐提高。
而另一种贫困是根植于我们的思维深处和人际关系中的,且要摆脱掉并非那么简单,而问题的起因还是一直提到的,在他人或社会中寻求保障。只要观察一下身边的穷人,轻易就发现他们身边多半也是穷人,好像他们的阶级自动固化了,而他们对待身边富裕的人多数是嫉妒和愤恨的,好像富人们完全没有可取之处。而现实恰恰相反,富人们的财富来源多来自于对商机的准确把握和发现赚钱的机会,而穷人缺少的也正是这些知识和思考, 他们越喜欢扎堆丑化富人的这个行为, 越让他们远离财富。
还有,穷人遇到的家庭问题也多于普通家庭,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没有基础的物质保障,想要买个什么东西都得犹豫许久, 也需要常常应付各式各样的生活开支,我们每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越多把注意力浪费在如何精打细算上,越越少去寻找财富增量来摆脱这个怪圈。
没想成为自己的保障,要得过且过的人,多半是沉溺于当下的生活节奏,觉得眼前的一切也很好。因此放弃学习和进步,放弃为自己获取更多生活可能性的机会,活活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盯着自己头上的天空一角,以为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所以,列举完这些原因后,知道上述观点带有强烈的个人价值偏见,也缺乏逻辑表述,但我愿意喝下这碗毒鸡汤,毕竟我实在没有底气,去骗自己说钱不重要,让父母继续为我操劳。
所以,我要重新在广州这个大城市里寻找工作机会了,继续赚钱养活自己。 毕竟,成为自己的保障,用自己赚来的钱吃吃喝喝,真是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