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赵周老师的课,思路特别清晰,有观点,有案例,讲述的也很详细,是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同时赵周老师的拆书课也完全颠覆了我的读书观,第一次听赵老师的拆书课,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赵老师的课共分成了5节:
第一节:学习者的问题不在于教法,而在于学法感受:
我很认同赵老师的观点。我在2016年初报名各个课程时,确如老师所说,分不清哪些知识是自己需要的,媒体报道好加上媒体的刺激,就一股脑的全报了。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真的没有几个,真正的打开学习的也没有几个,自己给自己陷入了一种好像爱学习的氛围中。这也如学生的学习,老师交给了他们很多的学习方法,可真正掌握的会运用的真不是很多。我自己是最明确自己在知识付费的学习中收获有多少的人,的确是成人的学习不取决于学习的平台,而取决于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的学习方法啊。不过本次赵周老师的课,我还蛮有收获和成长的,谢谢赵老师的付出。
第二节学习能力与读书,内化与应用知识感受:
我亦有读书从第一页开始读,不读完每一页,就好像这本书没完成的习惯。这样,往往读的书很少、很慢,我也挺苦恼的。赵周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如一个人生病了,肯定到医院要选择适合自己病症的科室和主治病症的医生就诊,读书亦复如是。人的精力有限,穷其一生,也不能看完所有的书,只能选寻适合自己的书、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来阅读。
学习又分成了学院式学习和成人学习:
在成人的学习中,专家认同的是自我导向理念。
在成人的学习中,我需要的是解决当下的文题,就如同找医生看病一样,要找寻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有自我的导向,中间加入自己的经验或者是自己的案例,用来和自己的自身需求关联,聚焦自己的实际问题,满足自己的内在成长驱动。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怕慢,慢就是快,这和易仁永澄老师的"慢慢来,持续做"的理念是一样的。要相信所有和学习有关的事情,都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要做到反求诸己,读和自己有关的东西,培养自己的学习元能力。学习正如盖房子,元能力是否强大,是否坚固,需要自己慢慢来,持续的积累,铁杵磨成针,必定会成功!
第三节拆书帮便签学习法感受:这一节对我来说是最有收获的一节,完全颠覆了我的读书观。专家给的就是不一样的意见,耳目一新的感觉。
便签读书法引发我们的思考与思维能力,在I便签中,要把所读的知识转换成自己理解的语言,并重述出来,这一点很好,就是对于书中的观点,不仅自己要回会,更要能够叙述出来。A1便签指向了过去,梳理自己的相关经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总之要加入可以验证的实例。A2便签则指向了未来,同时要贴到醒目的位置,提示自己若未来遇到同样的事情该如何办。
I便签重述知识的主要标准是:用自己的语言精准的清晰的总结出方法和步骤。
A1便签内化知识的主要标准是:用自己的所见所闻与I便签中的诸要素对应,更好的认识和梳理自己的经验知识。
A2便签应用知识的主要标准是:行动前有具体的目标,目标要拉动与现状之间的距离,要有I便签的信息,要可控化,自己可以实现或推动他人实现的。
第四节学习能力与手机,分析与整理信息感受:
知识和信息之间的差别很大,赵老师的知识有前因后果,适用的边界;而信息则是缺少上下文的碎片化的知识,老师用每天喝8杯水的例子和2000毫升水的对比,一下子就说清了知识与信息的差别。老师分析的微信文章的实例,更是见到了老师的功底。关于如何整理和分析信息,老师给出了极好的方法。分析信息就是追问前因后果,而整理信息则是适用边界。经常用老师的方法,学习的能力会逐渐的提高,关键是要学会使用老师的方法。
第五节利用便签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感受:
我们平时学习的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些孤立的点形成网络,自成体系?就是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学会利用便签法,追问前因后果,然后再确定适用的边界,行程平面的知识网格,让一个个信息知识点形成一个个知识的平面,在此基础上再利用A1、A2标签,加上自己的经验,在未来的事情中不断的操作使用,学习的元能力就会慢慢的形成。适合自己的认知的多个的知识网格相聚,就会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格体系。
感悟: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事情,便签式学习法虽然慢,但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成效,关键是要坚持。作出改变,真的不容易,为了成为能力大、责任大的人,加倍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关观,在潜能营的帮助下提升自己的学习内功!谢谢赵周老师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