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黑摩的,最终屈从于我嬉皮笑脸的坚持,走上了那条,它难以坚持走下去的路。
哎,怪不得老王不愿意来,那条路确是很难走,让三蹦子去干SUV的爬坡工作,是有些勉为其难了。那车子在寒风中,发出了不堪其重“嘟,嘟”哀嚎。为减轻车子的负荷和老王的心疼,没走多远,我就下了车,跟在车后边走着。
即便如此,老王最终还是敌不过爱车呜咽的哭诉,在半道停了下来,没好气地对我说,“实在上不去了,你自己走吧,我在这等你”。我能体谅他,因而稍事犹豫了一下,还是背上了背包,拍了拍他的肩膀,默默地说了一句,“一定要等我”,就上路了。
冬日……渐晚……一个人……一座山。
那次旅行的孤独感受真是让人永生难忘。
由于是在山里,虽然时间尚早,但太阳已经接近了山头,这让人不由得担心,不由得疾走快行起来,渐渐得也是气喘吁吁的一身疲惫。
一个人面对一座山,是需要勇气的。
不知道自己走的路是否能通到太祖陵?因为没有任何标记;
不知道前方是否有猛兽、盗匪?因为遇到了,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不知道老王是否会忠实地等着我?因为……因为;
不知道自己是否太过任性地去找寻自己想要找到的?
路上的艰辛、家人的牵挂、生命的价值、前途的希冀,一切的思绪都蒙太奇般错杂地浮现着,而后换来忽起的一阵酸楚。然而,更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冲动,让那脚步没有停下,路既然在前方,在旅途上的人就应该走下去。
那个我所认为的“黑龙门”,终还是随着那条碎石路,走到了我的面前。一同到来的,还有立于路边高高土坡上的一个石碑,那也是块国保的标记碑,上边清楚地镌刻着“辽太祖陵遗址”。
您知道看到那几个字后,我的感受是什么吗?我竟有种冲动,差点跑上去亲它一口。
02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公元872年生于契丹八部中最强的迭剌部。《契丹国志》记载阿保机,“雄健勇武,有胆略,好骑射,铁厚一寸,射而洞之”,他深得部落敬畏,被选为迭剌部酋长。
而后他北征室韦,东征女真,南讨奚人,战功不可谓不卓著。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被契丹八部推举为“天可汗”。这个尊号很耳熟吧,唐太宗李世民在平定西域的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之后,也被北方部族尊为“天可汗”。不过历史看到这里,也不禁让人唏嘘,就在耶律阿保机被尊为“天可汗”的同一年,被胁迫的唐哀帝不得不禅位给梁太祖朱全忠,曾经绚烂辉煌的李唐王朝就此终结。
不过和平禅让,并没有带来天下太平,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惨烈的五代十国的纷争,而耶律阿保机也抓住了这一历史契机,对内铁腕平叛,对外开疆拓土,终成当时北方中国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
公元915年,盐池之会,阿保机设“鸿门宴”,起伏兵屠戮了来此聚餐,喝得烂醉的七部首领,遂成为一代雄主,用极为血腥的手段扫清了契丹民族的统一建国之路。
第二年,耶律阿保机废除选汗制,仿汉人体制建国,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建元神册,称号大圣大明天皇帝,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世袭皇权。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耶律阿保机这年称帝,是有着延续李唐王朝法统的意图的,终归那时的契丹辽国有着傲视中原群雄的实力。
03
沿那条碎石路,穿过那道狰狞高耸的石崖所对峙而成的黑龙门,即到了《辽史》描述太祖陵的所谓“黎谷”了。
那是一个峭壁环绕的袋状山谷,四周灌木丛生,杂树茂密,如是夏秋一定有着宜人的景致。只这是寒冬时节,万木凋零,这里也一派肃杀景象。按着攻略,我在黎谷中找到了所谓的“液泉”,那是一条林间小河,只这个季节河水已然干涸,裸露着的成片的鹅卵石证明着那河的存在,也证明着我没走错了地方。
太阳已然隐没于山后,山谷中晦暗而阴森,静寂得哪怕踩折一段枯枝都会发出瘆人的回响。气温随着太阳的隐没而继续下降,山坡下低洼的地方慢慢弥漫起淡淡的薄雾,或隐或现,犹如鬼魅飘忽林间。
这不觉让我想起太祖正妻术律后被砍下的那只右手,和因支持太子而被她杀死的百数臣工的冤魂。不时也有微风惊走于林间,忽起的飒飒之声,让人不觉得后脊梁发紧,下意识地惊觉回首,看有谁在跟踪窥视于林间。
公元926年,在位11年的阿保机,在东征平定渤海国后,病逝于扶余城。其后太后述律平总摄军国大事,辽太祖陵也是在述律后的主持下营建的。据说太祖下葬当日,述律后声言要殉葬太祖,被百官劝阻,她便自断右腕置于太祖棺椁之上,甚是悲壮,但这也仅是悲壮的开始。
述律后终是一位吕后式的人物,《契丹国志》中记载了她与太祖旧臣们的一段,看似平淡实却惊心的对话。
后问:“汝思先帝乎?”
答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
后曰:“果思之,宜往见之。”
如此,述律后杀支持太子耶律倍得位的先帝旧臣以百数,最终立次子耶律德光为帝,他就是那位从石敬瑭手里夺取幽云十六州的辽太宗。
04
我沿小路前行二里有余,便到了一处开阔的平地,我想这里原应是一处宫殿遗址,而现在这里更像是个停车场。依旧没有路标,好在也只有一条上山小道。那是一条标准的羊肠小道,小道穿行在矮树、灌木的枯枝和班驳积雪间之间,逶迤盘旋,不见尽头。据说此山中蛇很多,好在这个季节来此,唯一不用担心的就是蛇了。
途中岔出来一条上坡的小道,只是这坡更要陡一些,没走几步路,无意间发现这依山的土坡很像一座巨大的土丘,土丘的上部竟也夹杂着一层碎瓦,和辽中京遗址的城墙中夹杂的瓦片层很相似,莫非这里就是太祖陵的宝顶吗?没有指示性的标牌,且时间也是真的太晚了,我踟蹰着停下了脚步。
“就当这里是你的目的地吧,而你也该回去了,”我对自己说着。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生活的年代正是唐末,唐代帝王有依山建陵的传统,辽代早期或也学习并继承了这一传统。
据说太祖陵便背倚天梯山,祖陵的地宫就在天梯山下。史载太祖陵有穹庐式的明殿富丽堂皇,墓道宽阔深入,道旁立着石人、石羊和麒麟。陵前建有太祖天皇帝庙,其后太宗年间又加盖天膳堂,并立太祖圣功碑。
但公元1120年,女真人攻破上京,契丹辽国灭亡。辽国的兴盛之地也不能保佑它自身的平安,经历了女真人毁灭性的浩劫,这里尽成焦土,成为了眼前的一片荒芜。好在史书还记得它,好在热忱于追逐历史的脚步还记得它。
坐在祖陵旁的石头上,我抽上两根烟,算是歇歇脚,也算是给我的旅程画上了一个折返标。而后把烟头捻灭,起立,注目,哀思,而后向那处陵寝深鞠上三躬,就算是我对这位曾经叱咤过的人物和他所缔造的那段远去的历史,表示的深深敬意吧。
回去的路上,我像要甩掉那百数冤魂一样,逃难般地在林间奔走。离黑龙门山口还有二、三百米的样子,模糊地看到一个人影在向山谷里走来,我先是一惊,不觉停下脚步,怎么这时还会有游人?
当我确定那个模糊的身影是司机王振华时,我又猛然感到自己再也抑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竟情不自禁地大喊着“老王,老王”,向他奔去……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王陵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