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事情是这样的
6月21日凌晨5:00,《快思慢想》共读活动如期拉开序幕,永澄老师叨叨叨分享了一大波干货,同学们写写写做了一大堆笔记,然后纷纷在群里展示,真可谓落英缤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后群就炸了,各种惊叹、赞赏、提问、分享不绝于耳。
看着大家分享和输出的笔记,我觉得在正式开始读书前,有一个问题很重要,我必须要思考清楚:如何做知识分享型讲座的笔记?(后续可能还会细分读书笔记、学习笔记)
II 百花齐放的笔记
群里藏龙卧虎、风起云涌,小伙伴们实在太高能了,分享的笔记真的是让人一次又一次的瞳孔放大。先来看看大家的笔记。
从笔记的形式看,有以下几类:
幕布:M041光幕等
脑图:044十一、171念小娜等
手写笔记:m183薇薇、199张计林等
手绘脑图:168有凤来仪、089敏姐等
Process On:050柠檬佳
音频:M041光幕
逐字稿(结构化):105书肉
从笔记结构看:
纲要式:M041光幕等
黄金思维圈:044十一等
对比自己的笔记,更发现了其他小伙伴的笔记中很多的优点和闪光点
1.概念库、模型:M041光幕等
2.作业:276曾丹
3.总结感受:m292白饭
4.不足、疑惑:053小六
5.与他人的不同(笔记?):053小六
6.简版笔记:m272安吉拉跳舞
7.资源汇总:M041光幕
III 特点分析
综合上述各种形式的笔记分析,各有优劣:
结构化的文字笔记:有利于把握文章要点、逻辑层次、提高现场思考程度,但容易疏漏,需要较高的逻辑、归纳能力;
图形化的笔记:有利于记忆,但依赖于关键信息的提取,需要较高的审美、设计能力;
音频及逐字稿:有利于查缺补漏,容易疲于记录,需要较高的工具使用能力;
手写/绘稿:直观、可发挥性强,但容错、储存、检索、分享性较差,需要较高的艺术细胞;
IV 单人听讲座做学习笔记的正确姿势
必须澄清一点,因各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同,所谓的“正确”因人而异,没有绝对,我在这里只是想做个安静的标题党!题党!党!!
道:做笔记的目的和需求
1.核心目的:萃取精华、吸收
2.核心需求
(1)方便存储、检索、引用、分享
(2)方便修改——吸收他人之长
术:紧密围绕目的和需求做笔记
1.用结构化的精要笔记,将分享者逻辑、精华全部摘走
2.用图形化的脑图笔记,促进记忆、吸收
器:择合适的工具为我所用
1.幕布:摘要、脑图、分享
2.有道云笔记:归档、检索
3.Xmind(可选):生成优美脑图
4.ProcessOn(可选):制作整齐漂亮有特点的图形笔记
用:单人听讲座做学习笔记的正确姿势
操作流程
1.用幕布整理纲要;
2.吸收他人笔记、补完(标注,以便后续分析差异);
3.分享到简书/公众号(可选);
4.拷贝到有道云笔记,归档。
范例:光幕做的笔记
光幕大神做的笔记堪称典范,一出手便引来众小伙伴们的纷纷喝彩,然后花式吸粉。我对他的评价是:
一边高效分享,一边高速融合,一边高级卖萌,主打笔记品牌路线。这点我就服@M041-广州-光墓
奉上简书笔记链接:《快思慢想共读笔记 Day 1 By 光墓》
奉上幕布笔记PDF版本:note.youdao.com/noteshare
V 多人协作的完美笔记
单人做笔记因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兼顾,单独采取某种方式又各有优劣,各自为战难免势单力薄又重复劳动,而且大家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我在想,如果是在大家都在输出笔记的环境里,例如本次共读活动,是否可以集合一些小伙伴,按各自的学习特点或专长,偏重一个方向,然后分工协作,集众家之长共同完成一份笔记,然后向大家共享成果。
我在《精术│手把手教你打造知识消化系统》中曾介绍了一个通过流水作业做笔记、消化知识的小系统,其中的核心关键——咀嚼笔记,也需要不停迭代更新。我期望获得一个能高效记录、吸收知识的套路,帮助大家学习、进步。
以下是我心中完美笔记的粗略设计模样:
主体框架(知识主体的精要内容,众人不同层面的思考、解读)
图形(脑图、插图等)
扩展阅读及链接(知识阻塞、概念、模型、文章等)
资源及链接(音频、视频、文档、软件等)
有没有小伙伴有兴趣协作笔记呀?欢迎勾搭 /呲牙
我是260-云南-月夜吸血鬼
在《快思慢想》共读活动中,
期望使用略过得去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为大家观察《快思慢想》及各位大神的方法和套路。
有说的不对、存在偏差的地方,热烈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