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要不趁着现在在气头上我后期是什么也不会写的。
首页有一文章,大意说我们这样期待六小龄童前辈上春晚,是一帮“乌合之众”的情怀。后期作者注明说“乌合之众”来源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我知道,他的意思在文章里,“乌合之众”是个中性词。但我还是不舒服,尽管如此,我还是理性评论,狗血的是立马有人说我是在讽刺作者。看到“讽刺”二字,我真想爆粗口。你丫认真看我评论了吗?后期我回去看他评论还说大家都没文化。真是醉了。如果文化人都像他那样,真真是喝高了。
他说评论前应该先看《乌合之众》,我笑了。按照这种理论,为了一篇博人眼球的文章,大家得先看一本书,然后中规中矩评论。我只想起来俩字“有病”。
在公众媒体面前,谁都有言论自由。但是一切,也得有前提不是。平常大家习惯的词性还是习惯地来。多少词语,演变至今,翻天覆地地变化。比如“小姐”,比如“同志”,比如“玻璃”……“他就一傻子”,了解的人知道是说这人太憨厚老实。可是不了解的人呢?什么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我,保持一颗中庸的心,很久了。今天,此刻却激动了,因为什么,因为自己修炼不够啊!我,就是一凡夫俗子。
和“文化人”再见吧。
有时候,我们真不能因为被狗咬了一口然后再咬狗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