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手头的事情,该开始刷讲义复习了,但觉得很懒,倒计时一天天近了,目标是有了,执行力却很不够,讲义知识点太多太枯燥记不住听着犯困,这些客观的主观的理由都跑了出来,归根结底还是觉得这个事情难,在逃避,在拖延,在默认改变计划。学习的事,考试的事,运动的事,早起的事,阅读的事,提升的事,赚钱的事,都是些需要循序渐进和坚持的事,选择把这些事列入计划就意味着选择了有难度的人生,而选择了当下的安逸就不用去面对这些难的事情。
现实是,当下的确可以安逸的过活(自己怎么舒适怎么来,只看眼前不用想目标啥的),贪图享受是人性使然。比如,白天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即可,不用费脑细胞去思考创新去提升效率改进方法;早上也可以不用早起,运动,回笼美容觉到七点,洗漱早餐赶着八点上班;中午,午饭加午休加追剧加刷微信;晚上,晚饭加刷手机加追剧加散步。那些个健身读书学习计划等等,想的起来或者心情好就去做个一次两次,心情不好或者懒了就当是计划变了。到后来一定阶段,现实的自己跟想象的自己有了差距,就开始责备自己了,觉得是自己差劲如何如何。
放下指责,全身心的回归到自己的提升上,也全然接纳你的存在。这样的态度,是自我成长的真正要点。而不是一副“我都在成长了,你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的指责样子,这不是成长,而是根本没有开始成长。
看到这段话时,会联想到别的指责的例子,比如,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一生;运动了那么多次,体重依然减不下来;早起了那么多天,早上还是会困的起不来;复习得那么辛苦,上次还是会没过……你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还是那个时间,生活还是那个生活,而你不该只是当下的这个自己。你可以选择做好手头的事,做好当下的自己的角色,但不能只满足于做好这些!要记得提醒自己,安逸的背后是潜在的危机感。
比如,问问自己,读那么多书,是不是做到了精读?对书中表达的思想有没有做一些思考?读书不只是为了欣赏故事和追求书的数量,而是通过了解作者看待世界的认知来影响和提升自己的认知。运动健身了许多次,是不是每一次都做到了动作的正确性,以及运动计划的科学性等等?运动不只求数量,也求质量,更讲究方法论和坚持,这也是私教的价值所在。早起了那么多天,是不是真正能跟的上萌姐的那个节奏,21天打卡里面有多少是水分,自己晚上的作息时间有没有配合早起这个目标呢?早起的坚持也是有方法的,重点不是早起了就成,是早起来了后做什么,这也是培养自律和时间管理的方法。复习了好久,天天早起贪黑的背诵,就差备小抄了,自己觉得复习的快吐了,但是在应试方面,是不是做到了对所有知识点的全覆盖,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可转化的解题能力有没有提升呢。
所以,别再埋怨指责自己,别再嫌自己懒,你只是用非最优的方法选择了比较轻松的事情来做,一种变相的逃避,而那些被你放下或者拖延了的难事,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方法论和坚持。
如果不想停留在昨天,就要付出比昨天更多的努力及行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