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一姑娘
1.我从小就是被打着长大的啊,你看我现在不是还好好的吗?
2.我有一份让很多人艳羡的工作,我有一个美丽温柔的妻子,我的孩子乖巧可爱。
3.这不是很好嘛,不是我夸大,我这也算是一个人生赢家吧。所以我提倡“棍棒下出孝子”“虎妈狼爸”式教育。
4.暴力是解决问题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5.我打他是为他好!他现在还小,不知好坏,等以后他就知道我的良苦用心了!
以上一些言论和话语有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吗?
你是这些话语中的“我”吗?
你是这些话语中的“孩子”吗?
那个还小还不懂事的孩子,被教训的孩子?
或者你幸运的生活在一个用“爱”和无限耐心搭建的家?
如果是最后一个,假如我有幸勾起了你的回忆,看完文章愿意说些什么,请一定记得留言给我,给所有可能会看到的朋友。我想知道,民主温柔式教育下的你是否真的像某些人口中的,不打就最终“不成才”了。
当然,你可以看到我的“不成才”加了双引号,我想“成才”的定义不会只是学业、工作上,还有情商、智商、人格等诸多方面上的。
如果你是那个“我”或者“孩子”,那我十分庆幸,我的文章出现在了你的眼前,如果有幸得你动动手指,翻动你光滑明亮的手机屏幕,那我在屏幕这头也会忍不住嘴角上扬。
亦或者,你对于这一议题有不同想法,欢迎勾搭猫一,我想不同思想的碰撞会十分的精彩。
回归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
一、打孩子算不算家暴
二、我从小被打,虽然那时候痛苦,而我现在很好,我觉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OK,我们今天暂且围绕这两个议题聊聊。
为了避免混淆视听,我先澄清一下何谓家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的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 侵害行为。
也就是说,家庭暴力除了身体暴力,还有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等侵害行为。
而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有:身体暴力、心理暴力、性暴力及疏忽照顾。
界定清楚一些基本定义和界限我们再回过头来讨论——打孩子算不算家暴?
当然算!这是最基本的身体暴力,避无可避!
有些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声音:
1.那是我自己孩子,我想怎么教训就怎么教训!
2.我就是骂了几句,犯了错打一下,怎么了?
3.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每天上班已经很累了,孩子还四处捣乱,我没有办法!
我身边有个这样的案例,那是一个女孩,在她的童年,母亲对她说的最多的就是“真是太蠢了,没用的东西”,非常严格,学习成绩低于80分爸爸都会棍棒相加,家里的衣架成了最方便的共工具,女孩,那时候每当爸爸拿起衣架,她就会吓得控制不住瑟瑟发抖,极度恐惧。初中,她便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多少次想要自杀,或是拿起刀杀人。
父母有对她好的时候吗?也有,每当那个时候她都会觉得特别幸福,她说,他是爱他的父母的。
时隔多年,这个女孩早已步入社会,外企上班,拿着不菲的年薪,通身的优雅气度。
然而,她不敢结婚,应该说她极度恐婚。直到现在,她依然会半夜惊醒,她依然讨厌或者说害怕别人拿着衣架对着她。
你以为,“只是教育”?,你说“她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是!诚然,这个孩子她终究爱你,当然可以理解和体谅你,可也请你不要忽视孩子的那颗鲜血淋淋、布满疤痕的心!
她现在不敢跟人建立亲密关系了啊,你的孩子没有一个可以说说话的朋友!
你的孩子那个时候甚至不止一次的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啊朋友!
请你不要忘了,这个社会到底有多少孩子是真的有那个“勇气”的啊!
你看到了吗?你的孩子从开始活泼开朗变得唯唯诺诺了啊!
不要再回避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那么多,你第一想到为什么不是学习更好的方式,而是伤害孩子!
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需要我们所有人都深深思考。
第二:我从小被打,虽然那时候痛苦,而我现在很好,我觉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这句话中有三个重要信息点:
1.我从小被打
2.那时候很痛苦
3.现在我觉得这样很好
这里最可怕的是第三个,“现在”也觉得这样很好!这意味什么,意味着这个孩子有了孩子,她可能采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受暴者,最后变成了施暴者!
受暴者,最后变成了施暴者!
毛骨悚然!
我曾经写过一篇微小说,叫做“杀死父亲”,讲的是一个受尽老子虐待心怀希望“以后爱自己的孩子,绝对不打自己的小子”,故事的结局是小子发现自己原来变得跟老子一样了,他彻底变成了老子!他虐待自己的孩子,他喝着自己最讨厌的酒。
其实“杀死老子”,讲的是杀死自己的故事。
自己最终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忘了自己那时“给自己孩子最大的爱和关怀”的誓言和愿望。
回过头来,我想讲的其实是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性”,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或者目睹家暴,除了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还有“习得性”,他会习得这种行为。
家暴可悲就可悲在这里,有个男孩,从小目睹爸爸家暴妈妈,他很害怕,觉得爸爸很可怕,想要保护妈妈。可后来,孩子他不理解,为什么妈妈不反抗,为什么不逃,为什么还要连累自己也挨打!
这个孩子最终在痛苦纠结中对妈妈的感情变为:
想要保护—恨铁不成钢—觉得妈妈软弱—认为强势,凶悍一点甚至打人能更好的保护自己,让所有人听自己的—成为一个施暴者。
朋友们,你们可以看到这个心理转变的过程。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遭受家暴和目睹家暴的孩子都会变成这种模式,这不一定!但我们也得承认,这个现象有不少!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1、打孩子是家庭暴力,其中还包括心理暴力、性暴力及疏忽照顾。
2、孩子强大的学习能力会习得“暴力”,从受暴者变成“施暴者”。
当然,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
如果有更好的方式教育孩子,
为什么我们还要选择最伤害孩子的方式呢?
问问我们自己......